全球面板业面临再次洗牌 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2)
全球面板业面临再次洗牌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视生产国,全球近一半的各种显示终端产品在中国制造完成。然而中国的显示面板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大尺寸电视用面板一度完全依赖进口,并饱受“缺屏之痛”困扰。近年来,随着京东方在北京、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在深圳的两条8.5代线成功投产,并实现盈利,这一局面才有所缓解。
2013年12月28日,京东方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该条8.5代线是京东方去年7月份以定增形式募资460亿元投资拟建的4条生产线中的一条,比原计划提早一个月投产,按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实现量产。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京东方将每月新增9万片玻璃基板产能。
而在此前的2013年10月25日,三星苏州的一条8.5代线也正式投产,产能为每月5.5万片玻璃基板。据悉,目前该生产线的产量仍处在“爬坡阶段”。
除这两个项目外,在2014年实现量产的还有LG Display广州8.5代线,该生产线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下半年量产,项目产能按规划是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
与此同时,京东方重庆、华星光电二期、南京中电熊猫3条8.5代线正在建设中。到2015年,中国大陆将有8条8.5代线同时量产。Display Search预测,大陆8.5代线产能将从2013年四季度的每月25万片上升到2015年四季度的每月67万片。这意味着两年内,中国8.5代线产能的增幅将超过260%,在全球8.5代线总产能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19%提升至2015年四季度的39%。
“面对如此多的8.5代线,待2015年产能全开之际,必定震动全球面板产业,甚至可能引起全球面板产业的再次洗牌。”台湾著名半导体研究机构拓墣产业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员林麟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本土的面板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领域的地位将会得到快速提高。供应能力的变化,也将会影响到终端厂商的采购行为,本土面板厂商和本土终端厂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也将会得到提高。
中国面板厂商蓄势高端“搏上位”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主任胡春明预计,到2016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生产线将达到23条,累计投资额将超过3400亿元。
但伴随着投资大跃进的是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林麟指出,一条8.5代线年产各类液晶电视面板约1500万~2000万片,8条8.5代线如果全部用于生产液晶电视,保守估计一年可产1.2亿片面板,而中国市场的容量约为5000万台整机,加上代工及出口部分,每年的面板需求约在1.1亿片,与8条8.5代线产能基本相当,但考虑到整机产品的高中低档之分,届时仍将有30%的面板会选择进口,也就是说,至少会出现3600万片的过剩面板资源。
由于担心明后年8.5代线面板产能过剩,目前国内一些面板项目兴起“变更”风。1月17日,友达集团董事会通过变更昆山面板项目计划,原定在昆山设立的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变更为6代低温多晶硅(LTPS)面板生产线,预计2016年量产。
业内分析师表示,友达昆山项目推延3年,投资“缩水”一半,是想避开大陆8.5代线的“红海”,结合自身的财力,并兑现向大陆相关部门的承诺,综合考虑才做出这一重大的调整。
林麟分析指出,如果过剩产能资源留在液晶电视领域,为了去产能化,液晶电视面板售价可能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厂商毛利。即便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过剩产能资源引向中尺寸显示器及笔记本电脑领域,由于当前两者市场皆不是高成长,也极可能引起各自领域的需求过剩,仍使各自面板售价受到冲击,进而影响毛利。
在这种情况下,平板显示厂商发力高端市场成为必然之举。这使得面板业的竞争中心由产能投资转向前沿技术投资。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京东方投建的重庆和合肥8.5代线均属于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华星光电TFT-LCD二期项目也采用氧化物半导体及AMOLED技术,而中电熊猫新建8.5代线则以夏普最先进的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为依托,发力新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顶住“产能过剩”舆论压力的中国大陆面板企业投资建设了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并在2013年迎来了赢利的拐点。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强液晶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尤其要把握住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OLED等新技术,这将是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做大做强最有力的支撑。
下一篇:微刺激经济初稳 微反弹幅度有限
更多"全球面板业面临再次洗牌 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