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版量宽”这张底牌不会轻易亮出
编者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常规货币政策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美国先后开启3轮量化宽松(QE)措施。日本为刺激经济复苏,也启动了史上力度最大的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助力各经济体应对危机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和“后遗症”。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之中,一些经济体根据自身经济复苏状况,对量化宽松政策做出不同选择:美联储量化宽松正逐步退出,欧洲央行是否“重新上路”有待观察,日本仍维持现状。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的背景下,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一组系列报道,以欧美日货币政策走向为着力点,聚焦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走向,深入分析其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带来的影响。
从去年9月份开始,欧洲经济开始止跌回升,主权债务高峰期也已过去,可以通过市场超额认购,而不是通过国际机构和欧洲央行解决问题。看上去,市场融资这潭水已经活了,市场信心也回来了。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平衡多方意见都是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的难点之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想
当得知欧元区4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结果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想必略松了一口气。4月30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份CPI初值年率增幅为0.7%。尽管不及经济学家们预期0.8%的增幅,但较3月份而言已有所回升——3月份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仅为0.5%,创4年多来新低。
近年来,外界对欧洲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臆测不断升温。持续走跌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远低于央行2%警戒线的CPI以及长期徘徊在12%左右的失业率,市场一次又一次地将“通货紧缩”问题摆到了欧洲央行的办公桌上,降息抑或印钞,呼声渐起。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尽管欧元区复苏缓慢,但出现日本式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欧洲是否会进一步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仍有待观望。
复苏势头传递正能量
5月4日,葡萄牙总理科埃略宣布将在5月17日全面退出欧洲“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项目,同时不准备申请任何形式的预防性信贷。继爱尔兰、西班牙之后,欧元区内另一个重灾国葡萄牙,正在恢复完全市场融资能力,欧洲经济复苏再添新注脚。
当前,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几个欧洲国家,经济复苏已见曙光,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葡萄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进入4%区间,西班牙十年期债券收益率回落至3年来最低。同列“欧猪国家”的希腊,自2010年欧元区危机爆发以来,首次重返全球资本市场——雅典政府发行的110亿欧元国债销售规模,差不多是希腊募资预期的4倍。
“欧洲经济基本上走在复苏的轨道上,从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未来几年虽然增长率不高,但趋势还是明显的。‘火车头’德国的增长势头不错,几个重灾区国家包括希腊今年都可能摆脱衰退,恢复增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非出现特别大的国际负面事件,否则,欧洲经济再陷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于欧洲经济复苏也抱有较为乐观的看法。“后危机时代最为担心的就是信心问题。从去年9月份开始,欧洲经济开始止跌回升,主权债务高峰期也已过去,可以通过市场超额认购,而不是通过国际机构和欧洲央行解决问题。而且,市场融资这潭水已经活了,市场信心也回来了,欧洲在给世界传递出一个正能量——即便消费很低,失业率很高,但欧洲已经走出负增长。”
事实上,近期一系列数据也在显示整个欧元区经济正在加快复苏。3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超出市场预期升至102.4,为2011年7月份以来最高,也创5年来最大月度涨幅,这充分显示市场看好经济前景。欧元区4月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54,连续第10个月高于行业荣枯线,表明欧元区商业活动正持续扩张。此外,欧元对美元汇率接近长期均衡价,坚挺的走势进一步确认了市场对欧洲经济前景的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经济复苏扎根,但持续的低通胀率仍是不争的事实。陈凤英直言,欧洲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病体经济”,病体经济恢复到常态经济难度不小。“现在欧洲的复苏还是无就业复苏,失业率依旧高企。就业形势不好转,就不能拉动消费,消费不足就会持续低通胀。”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也提醒欧洲央行警惕避免通缩风险。“如果通胀率持续徘徊低位,就会对欧元区的经济产出及消费支出状况造成负面冲击,进而拖累欧洲地区经济复苏的步伐。”
日式“通缩陷阱”不会重现
提到通缩,人们不由想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由于供求失衡,日本国内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消费需求也被抑制,日本经济陷入恶性通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持续低位的通胀率让市场对于欧洲会否陷入通缩的讨论愈演愈烈。有经济学家已在讨论欧洲是否会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对此,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均表示,结合现实来看,欧洲经济“日本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欧洲央行决策层对于低通胀保持高敏感度,持续关注出现通缩风险的可能性。“对于欧洲央行来说,CPI永远放在第一位,也是其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陈凤英表示,有了风向仪,船偏离航道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张健认为,一般来说大型经济体对于出现通缩都会比较谨慎,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欧洲格外担心通缩会带来内需萎靡,消费不振,并且加重几个重灾国的负债包袱。“本来就债务高企,经济又疲弱,再陷入通缩的话,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欧元区包括欧洲银行都防范出现通缩的风险。”
其次,欧洲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比较合理。“欧洲目前的平均债务率大概只有99%。”陈凤英告诉记者,欧洲是以紧缩银根的方式,“勒紧裤腰带”解决债务问题,财政相对而言可持续。并且,欧洲中小企业已经可以直接到市场上融资,欧洲央行依然在发挥最后贷款人的重要作用,量化宽松的同时没有放弃购债。
学者们还表示,欧洲市场蕴藏消费潜力,与日本相比,人口老龄化程度低,市场也更开放。
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决策者不厌其烦地重申,欧元区情况与日本不同。日前,德拉吉表示,近期欧元区经济呈现温和改善的局面,将有利于支持短期通胀,当前并未看到欧元区的通缩趋势。
欧版量化宽松言易行难
围绕低通胀率问题,欧洲央行何时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引人关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梳理了近1个月德拉吉在不同场合的声明,发现欧洲央行对于是否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格外谨慎。此前,德拉吉曾公开表示,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一致支持在经济前景令人失望的情况下出台更为激进的措施,该表态一度被视为欧洲央行迈向新一轮量化宽松的第一步。近日,德拉吉在德国政府联盟党派的联合记者会上发表讲话,表示欧元区经济温和改善将支撑通胀,暂时不急于实施QE。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前后的表态缘于经济情况的微调。一方面,由于4月份通胀率有所回升,通货紧缩的预期是依旧强烈还是暂时波动仍有待观望;另一方面,欧元剧烈升值跟资本流动也有一定关系。
陈新进一步分析指出,近期诺基亚与微软、通用电气与阿尔斯通等大量欧洲企业并购事件,导致欧洲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大量美元流向欧洲,进而抬升了欧元的汇率。“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欧洲央行考虑QE的可能性还需要再观察。”陈新说。
陈凤英也表示,欧洲央行一贯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著称,是否推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还是要看复苏情况、消费情况以及通胀情况。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她表示,还是会以购债方式为主。原因在于欧元区目前处于持续的低利率环境,降息空间并不大。
张健认为,欧元区不是一个独立经济体,而是由18个国家组成的经济体,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统一,但各自经济情况不尽相同。“照顾到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实际需要,直接降息有一定难度。购债虽是一种方向,但也需要各方形成共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平衡多方意见都是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的难点之一。”
目前看来,欧版量化宽松只是一张“底牌”,这张底牌亮与不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考虑欧洲形势复杂性,真正“靴子落地”恐非易事。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加速传统行业重构
更多"“欧版量宽”这张底牌不会轻易亮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