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农产品滞销主因:占了种粮的地(2)
政策不配套加剧农产品过剩
土地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不配套,加剧了经济性农产品过剩。在现行生产水平下,种植粮食作物,不算土地流转费用,每亩每年只有100多元的收益,农民大部分都不愿意种粮食作物。即使种了粮食作物,这些农民的收入肯定上不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了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现化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化经营,原意是想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每亩地每年使用成本在500元左右,高的达到每亩每年1200多元。在流转土地上种粮食作物肯定是赔钱的。这些大规模经营户,为了获取较大利益,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经济性作物或是养殖业。这样,更加剧了经济性农产品的过剩,同时,对全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
不能种的是经济作物,却拿着种粮补贴
对于经济性农产品的过剩问题,笔者通过调研认为,首先,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种粮的补贴政策。国家规定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长期保持不变,为鼓励农民种粮,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给种植粮食的群众每亩80多元的补贴,但种粮还是收入微薄,农民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不能强求群众种粮,但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种粮的补贴政策,一是不能让农民种不种粮都拿粮食补贴。现在好多农民,种的是经济作物,却拿着种粮国家补贴。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种粮补贴标准,使群众种粮食作物的收益增加,群众愿意种粮。通过政策调整,从而保证粮食种植面积能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
其次,通过以工代赈形式,加大对节水灌溉项目的支持力度。我国耕地面积小,粮食单产产量低,特别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群众种植粮食作物常常是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这些年来,耕地撂荒十分严重。我国耕地少、水资源缺乏,国家虽然近几年对水利设施投入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投入用于大型灌区。对于小型灌区的田间配套以及自用灌溉设施支持较小力度的问题,国家应通过以工代赈形式,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自己投入、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发展小型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现有耕地产能。另一方面,国家重视“三农”,对“三农”的许多投入政策,应进一步研究调整,尽量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投入,减少直补资金。
再次,加大对产粮大户或生产粮食农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后,全国建了许多现代农业园区,随着土地流转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各级建立的农业园区会更多,但仔细了解一下,很多园区拿着政府的支持资金,实际没有多少是种植粮食作物的。许多所谓的现代农业园区,大都是规模性养殖业或设施农业,养殖业基本上以饲料喂养为主,种植业大都以瓜果蔬菜为主。发展这样的农业园区虽然很有必要,但为了粮食和食品安全,政府更应该多支持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散养的养殖园区,以及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园区。陕西省澄城县吴坡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流转了当地群众5000多亩土地,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当地群众的荒地或低产田。该园区以机井群节水灌溉为支撑、以发展粮食作物为主线,不但没有占用好的良田,而且使荒地焕发了青春。陕西省紫阳县开源实业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发展富硒农作物,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较多的价格收购粮食,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富硒玉米和豆类作物。这两个公司或农业园区,虽然不是省级或市级园区,也没有太现代的高端技术,但其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应大力予以推广,这样才能保证粮食和食品安全。
最后,加强对农副产品流通销售的管理。一方面在政府农业相关网站上,对农产品生产应进行全方位信息公开。从种植开始就应予以公开信息,使供销商提前知道产品信息,而不能等到作物成熟了、滞销了才公布信息。二是在流通环节,不但要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必要时也要给予运输补贴。三是应定期召开农产品销售推介会,鼓励大型超市、批发商等与农民签订供销合同,实行订单式生产。
总之,要彻底缓解和消除农产品滞销问题,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农民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既要农民增收,也要确保粮食安全,不但要发展现代农业,更要重视发展,提高传统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产品的均衡发展,既保证农产品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也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更多"经济性农产品滞销主因:占了种粮的地(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