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领域回稳 重新审视百亿级产业TAVR的价值
过去几个月,医疗器械市场一度由天堂跌到落地狱,主要原因是行业面临集采的政治风险,令高端医疗的盈利能力大减,业内股票因而也有「杀估值」的现象。
不过近日医疗器械市场明显喘定,原有的成长逻辑再度被重视:行业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庞大;国产化持续利好国内龙头等。而在医疗器械的细分市场中,治疗心脏疾病的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TAVR市场,2018年的国内渗透率仅得0.1%,国产与进口企业的布局可谓都是在起跑线上一起展开,行业的增长性亦颇得高瓴资本青睐。
TAVR 赛道的优势
1.心脏瓣膜疾病基数庞大
根据Frost Sullivan数据,2018年全球约有 2.09亿患者患有心脏瓣膜疾病,每年造成约 260万人死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相关的患者死亡率更高。而且随着人口老化,患者数目预计会进一步拉高。
2.TAVR 的增长空间巨大
全球接受 TAVR 手术量由 2014年的 5.67万宗升至 2018年的 12.78万,年复合增长率 CAGR 22.5%,但 2018年时渗透率亦不过 3.5%。换句话说,即使病患人数不增,市场依然有近 30倍的渗透空间。
聚焦中国内地,2014年未有接受 TAVR手术的患者,2017年也不过约 200宗手术,到 2018年就增至约 1千宗,2019年再翻倍增至 2600多宗。由于低基数效应,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翻倍增长,到 2025年预计将达 4.46万宗,达 4.7%的渗透率,CAGR 73.2%。
除此之外,TAVR 亦正处于技术革新的阶段。现时国内人工心脏瓣膜主要都是机械瓣,预计使用寿命达50年以上,但却更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反观生物瓣只需在术后3个月至6个月服用抗凝药,只是预计使用寿命仅10-20年,而且价格亦较高。
不过手术讲究安全性,相信中国都会跟随欧美,逐步以生物瓣替代,届时相关手术的毛利可望更高,加上再手术的可能性亦较高,可望再一次扩大TAVR 市场空间。
3.新技术的竞争力
以往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开胸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有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的缺点,平均有30至50%的病患不符合做手术的身体条件;反观TAVR 创伤小、恢复快,对病患身体素质的要求亦较低,适合更多病患。
不过原先 TAVR 的手术成本是旧有技术 SAVR 的 3-5倍,经济负担窒碍着技术的渗透速度。市场都有期望集采之下渗透速度能被拉高。
港股TAVR梳理
国内 TAVR 领域的第一梯队中,启明医疗-B(SEHK:2500)、沛嘉医疗-B(SEHK:9996)以及心通医疗-B(SEHK:2160)都在港交所上市。
启明的 VenusA-Valve于 2017年获NMPA批准,是中国首个 TAVR产品。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按2018年TAVR产品植入量计,启明独享 79.3%国内市场份额,先发优势发挥明显。启明的在研产品涵盖全部四个心脏瓣膜的经导管手术,除核心心脏瓣膜产品外,也提供瓣膜置换解决方案的主要配套产品,包括瓣膜形成术球囊及CEP装置。
心通是从微创医疗(SEHK:853)分拆出来,集团的第一代TAVR产品于2019年7月获证上市,背靠着「金主」微创,集团要打价格战侵吞市场的底气更足。根据心通官网,其 VitaFlow的市场价格或将比市面上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低约30%。
集团正在开发下一代TAVR在研产品、5个TMV(经导管二尖瓣术)在研产品、2个TTV(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产品、外科瓣膜产品及多个手术配套产品。
沛嘉暂时未有TAVR产品正式上市,不过集团早前公布,接获内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产品TaurusOne注册申请的批核。
有别于启明和心通只聚焦于心脏瓣膜,沛嘉拥有10个心脏及16个神经血管产品,产品管线丰富,按商业化产品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研产品的合计数量计算,沛嘉在中国市场的国企当中排名第一,也是国内首家将栓塞弹簧圈产品商业化的国内企业。
投资结语
TAVR 市场的长线成长性明显,资金实力充足的投资者可考虑模仿高瓴资本全赛道投资的方式,降低单一公司出现黑天鹅(例如面临远大于同业的政治风险或研发失败风险)带来的集中持仓的风险。
中短线而言,沛嘉医疗的商业化进入转捩点,市值亦远低于另外两家公司,股价增长动力相信较高。
相比之下,启明的市占龙头地位面临着心通的威胁,业绩增长亦明显较慢;心通虽然业绩增长极快,又有金主支持,但市值也比启明高出一截,中短期增长力可能受制。
更多"医疗器械领域回稳 重新审视百亿级产业TAVR的价值"...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昂立教育(600661)
投资亮点 : 1.公司是沪上全科培训的龙头企业和A 股市场第一家校外培训上市公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