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升逾2倍 新华制药应否高追?
受惠内地疫情爆发,生产新冠肺炎相关药物的新华制药(0719.HK)连日受追捧,股价于12月13日高见17元,较月内低位5元高2.4倍,及后股价有所回调,然而累积升幅仍惊人,本文分析是否仍值得追入。
内地政府经过长时间实施严谨防疫措施后,12月初开始采取较宽松政策,包括准许新冠轻症状患者居家隔离、准许民众跨区自由流动等,与此同时,本地确诊感染宗数亦迎来暴增。
尽管官方公布确诊宗数有所回落,并在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人数,但从内地医院及网民披露,内地疫情明显升温。具体情况莫过于民众四出抢购止痛药、退烧药等抗疫药品,而生产相关药品的山东新华制药则成为资金宠儿。
疫情刺激抗疫药品需求
新华制药生产的并非新冠疫苗,而是针对发烧等症状的药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中,山东新华制药生产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令皆在列,而收鼻水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亦在该目录内。
面对民众抢药潮,新华制药表示,正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生产车间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市场急需药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新华制药首三季收入按年升1成至至54.5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溢利只轻微增长3%至约3亿元。而根据中期业绩的详细分解,新华制药营业额按年升3.2%至36.7亿元,当中的解热镇痛原料药的营业额为15亿元,占总营业额40.9%,而片剂、针剂及胶囊剂等的制剂营业额为16.3亿元,占总营业额44.4%,且该部业绩转盈为亏,录得3430万元亏损,余下收入来自医药中间体及其它产品共5.4亿元。
新华制药当前最主要受惠的是原料药部分,第四季该部分盈利可望录得强劲增长,无疑可推高全年盈利水平,不过由于爆发期在12月,对2022年全年的增长推升未必如股价般可达倍升水平。反而,销售增长势头可在2023年保持多久更值得留意。
新华制药的增长依靠疫情发展,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2月中旬的研判,疫情峰值会出现在2023年1至2月。药物并不是食物,囤积的抗肺炎药物若未消耗,新的需求不会出现。根据香港疫情爆发经验,随着社会囤积抗疫药物,可以预期到往后即使疫情进一步升温,相关药物的需求增长也会放缓。
更重要一点是,新华旗下退烧药布洛芬市场份额虽高达40%,并最能受惠当前疫情,但市场不乏竞争对手,如强生旗下美林、泰诺等退烧产品等也宣布响应政府号召,全力提高产能,而且相关原料药并无专利,因此亦可能有更多潜在竞争对手加入。
综合而言,新华制药的销售旺季暂时估计可维持至少到2023年首季,然而市场对公司并无盈利预估。按新华股价月内升2倍计算,公司的预测盈利亦相应有2倍或持续的高增长方能支持高估值。而按12月16日收市价计算,新华制药H股过去12个月市盈率为25倍,而A股为86倍,A股自疫情以来3年平均市盈率为23倍,即A股估值升了近3倍,对盈利的增长要求更高。
AH股折让收窄
另一个支持新华制药股价修复的因素是H股较A股有高折让。A股行情高涨,拉动H股表现,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为41%,新华制药A股较H股溢价为2.3倍,对比指数,新华制药要收窄AH差距,股价明显尚有很多上望的空间。然而,2022年6月时,新华制药的AH股差价高达5倍,反映两者差距已大幅收窄。加上A股估值偏高,因此H股折让未能成为公司股价再上的好理由。
新药概念憧憬模糊
新华制药近来股价飙升背后还伴随新冠肺炎新药的概念。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12月5日在《Nature》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熊去氧胆酸(UDCA)可用于预防新冠感染,而新华制药也有生产熊去氧胆酸片,惟有关药物尚未商业化。
熊去氧胆酸能否用作防治新冠肺炎仍需更多临床研究,相信短期内不会成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而该药没有专利,市场有能力生产该药的药厂众多,因此熊去氧胆酸概念对新华制药的影响是炒作多于实际。
结语
总括而言,新华制药盈利前景无疑可因疫情看俏,然而公司及市场对盈利增长预测均欠奉,难作盈利预估来衡量估值。客观而言,新华制药2022年全年盈利相信难以倍升,而即使2023年首季能有2倍以上的盈利升幅,增长也难以一直维持。加上A股估值较H股炒高更多,回调压力也大,可能拖累H股表现。最后观乎新华制药H股市值仅30亿元(一周前不足20亿元),但每日成交额高逾20亿元,可以预期股价会较波动,故不建议现水平高追。
作者:Carlos Hie
上一篇:天元宠物刚刚成功上市,它有机会成为宠物行业的“苹果公司”吗?
下一篇:业聚医疗把握庞大商机 前景看好
更多"单月升逾2倍 新华制药应否高追?"...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