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银行业“二次转型”元年
2004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成功实现转型。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经营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预计2013年银行业利润总额将超过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13年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和技术“双脱媒”加剧了银行业经营压力。随着市场利率持续攀升,银行储蓄开始不断向各类理财产品分流,银行储蓄存款波动性增加;在信贷额度和贷存比的约束下,影子银行快速扩张,人民币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至50%左右;自今年6月份以来,“钱荒”多次来袭,对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造成重压。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构成直接的威胁。
为规避监管要求,银行开始在非标资产、同业业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类信贷业务,随着监管部门对监管套利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大。
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存在的潜在信用风险成为投资者看空银行业的主要原因,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的市净率(PB值)低于1,即股价低于净资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改革措施将使当前的金融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是银行进入高成本时代。随着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国制造业已在数年前进入了高成本时代。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外需的迅速萎缩,制造业的经营状况更加恶化。而在利差保护下,2012年银行业利润总额达到1.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相对于疲弱的制造业而言,银行业高利润颇受社会诟病。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和大额同业存单发行都是标志性事件。银行负债中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已达到10万亿元,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对银行赖以生存的活期存款产生了致命的冲击,迫使银行主动提高活期存款利率,从而大幅推高银行的融资成本,中国银行业开始进入高成本时代。这将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发展战略和策略带来新的挑战和变化。
二是银行进入多层次时代。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应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尽管目前已有3400多家银行牌照,但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银行经营偏爱大企业、国有企业,而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银行体系获得的金融支持有限。因此,建立多层次银行体系,宏观层面就是银行机构股权性质多元化、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的混合经济,促进竞争和金融覆盖。微观层面就是设立民营银行,通过发放有限牌照和限制经营地域,鼓励和引导银行差异化定位,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上述变化将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亟需进行“二次转型”。2014年或将是银行业深化改革转型的元年,在战略和策略方面发生改变:
一是差异化经营。目前银行经营同质化特征突出,利率市场化会倒逼银行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在特定客户、产品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二是多元化经营。分业经营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商业银行将通过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提供综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留住客户。
三是国际化经营。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战略,也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使命。迅速打造银行业的全球服务能力,是当前最迫切的要求。
四是网络化经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正在改变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产业生态和模式,商业银行在提升传统银行电子化的同时,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不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金融和技术“双脱媒”以及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国银行业应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困难,而且留下的时间有限。中国银行业经营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2014年将是改革创新“二次转型”的元年。
温彬(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更多"2014年:中国银行业“二次转型”元年"...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