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地铁涨价是公平问题 谁享受谁承担
中国新闻周刊网12月26日综合报道 目前,北京地铁“普遍调价”、“按里程计价”、“有涨有降”、“仅高峰期调价”四种差异化票价方案正在酝酿中。这意味着,“2元通票时代”将终结。而提高票价的唯一理由,就是财政补贴过多,政府负担不起。不少市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出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说政府财政负担不起,为什么不减少政府自身其他非必要的开销而一定要削减补贴,把负担转嫁给民众?那北京财政补贴比例是怎样的?票价到底该不该价呢?
180亿交通补贴超医疗卫生
北京的低票价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城市“公交优先”的一项配套政策实施。对于乘客而言,低票价带来的直接优势在于低出行成本,但同时它也为市财政带来了可观的压力。
“目前,每年大约7.9%的民生类市财政补贴用于公共交通,主要是补贴给地铁、公交等运营企业维系正常运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马伯夷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一组数据,2011年补贴给低票价大约是156.7亿元,2012年达到175亿元,2013年预计会超过180亿元。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以此测算,公共交通补贴一项,占到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要高。
2007年10月起,北京地铁实行全网单一2元的低票价政策。单靠票价收入,于是,北京市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给公共交通。经测算,每张2元通票背后,都有近2元的补贴。那么财政补贴用于低票价的补贴是否过高?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大约6成网友不支持涨价。但马伯夷认为,“公交优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道路修建、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建设等都是组成部分。单纯普惠似的低票价给财政带来的压力逐年增长,而且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曾在国内多个大型交通项目中担任顾问的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目前地铁低票价政策是一种“普惠”政策,并非最明智的选择,不利于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适度涨价是必然的,而且绝对不是单纯的地铁票价,地面公交票价也应对综合考虑。目前最核心的事情是尽快制定公共交通补贴的原则,综合性的考虑票价调整,将&0#39;普惠&0#39;改为&0#39;定向补贴&0#39;等。至于分段计价、分时计价都是可操作的,目前讨论仍为时过早。
“每人次票价亏损约5元”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今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高扬表示,2011年地面公交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1.7元,轨道交通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为5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财政补贴压力较大。
市财政局今年初则表示,今年,财政部门会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这几年补贴政策的梳理、评估以及调研。市发改委当时也表示,对于公交票价调整的调研评估工作一直在进行,但票价调不调,什么时候调,还没确定。
今年7月以来,北京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已突破1000万人次,最大日客流已达1105万人次,高峰期进站量占日均进站量的47.46%,部分线路的满载率达144%。不少网友认为,提高票价并不能缓解地铁拥堵现象。
“谁享受,谁承担,这是公平的”
尽管北京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带了公共交通的拥堵,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人口要自由流动。12月20日,在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影响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茅于轼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专访时说:“我主张人口自由流动。今天有专家说北京负荷超大了,要限制外来人口和清除低端产业,这就不是依靠市场。要市场决定,它自然会平衡的,因为城市越来越大,就会拥挤、污染,成本会上升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撤离北上广。”
对于北京地铁涨价问题,茅于轼表示,北京的地铁票价太低了。不涨价,你享受的补贴谁来承担?地铁不可能没有成本,你可以享受免费、低价,成本谁承担?这是公平问题。公平有两个意思,谁享受谁承担,这是公平的,另一个公平是,“我穷你补贴我”。
但是不是涨到成本价,他不确定。“估计加一倍也不够的。我估计平均价5、6块钱吧,因为路程有长有短。”茅于轼称。
对于地铁涨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在“影响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专访时称,地铁本身是亏损的,取消2元票价,这是按照市场规律。
补贴地铁公司易产生垄断
北京交通大学赵坚赵教授对于定价机制研究多年,他认为对于公共交通来说,更合理的方式是补贴消费者,而非补贴生产者。我们目前是补贴生产者,即地铁公司,这样容易产生垄断,其他生产者因无法覆盖成本将不进入生产领域,损害公共交通的供应,反而对消费者不利。另一方面,补贴生产者缺乏效率。
赵教授介绍了日本东京的地铁补贴方法,上班族的月票补贴钱款由企业支付,并可以抵税,只是在从家到单位这一段距离的地铁是补贴的,可以用月票覆盖,超过了的距离就自己付钱,是非常合理的方法。中国的公共交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是需要一段时间。
对困难群体定项补贴
地铁上班族小颖算了一笔账,“每次2元,每天4元,一个月最多120元,我每月工资5000元,出行成本占2.4%,我还可以承担。涨到3元,每个月多60元,也还凑合。”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出行成本占平均收入水平的10%以下比较合理。目前北京市民的出行成本所占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
像小颖这样的上班族很多,每天从郊区挤入市中心,有的甚至要横跨北京城,出行距离达三四十公里。由于方案尚未出台,人们普遍觉得高峰期涨到三五元也不会放弃地铁,”毕竟离得太远了,地面公交太慢太堵,保证不了上班时间。对于路远的上班族而言,他们最担忧的是按里程收费。有人抱怨,“地铁要是涨价,我们这些离公司远的上班族可怎么办?按里程计费,一天20元,本来工资低才住的远,现在生活成本更高了。”
有专家建议,可仿照国外一些城市鼓励错峰出行,实行“有涨有降”的票价政策。对此,小叶表示,”如果为了省点钱而赶在高峰期前坐车,这样睡眠时间就会减少,太累了!“
徐康明建议,可以出台一个整体的价格调整方案。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远距离”上班族“,可以采取定项补贴的形式,防止出行成本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压力。也可以仿照国外一些城市为了鼓励错峰出行,采取了正常票价基础上,在非高峰时段降低票价或者免费的方式。
本网综合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报道
更多"茅于轼:地铁涨价是公平问题 谁享受谁承担"...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