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临近 平台贷风险暗流涌动
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甄别临近收尾,不少银行和平台公司正着手争搭“末班车”。
近期不少媒体报道,由于国务院“43号文”要求明年1月5日之前完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理与甄别,明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债务,所以年底前不少银行突击冲刺平台贷款,甚至还有银行从总行层面专门为平台贷款开设了所谓“绿色通道”,加速审批速度。
突击发放平台贷
记者日前也了解到,部分地区确实存在此类情况。“我们行最近确实突击发放了一批平台贷。”某银行山东分行人士告诉记者,一是由于平台贷目前风险相对较小,另外也是为明年做准备。
南方某银行公司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监管部门和总行层面对平台贷款存量有规模限制,但是各个银行面临的现实情况不一样。“平台贷款目前还有政府信用背书,在短期内能保证收益。”该人士表示,“不过,平台贷还涉及到规模限制和贷款流程,未必想投放就能顺利投放。”
目前,平台贷款的质量相对比较稳定。此前记者曾报道,中金公司9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现阶段平台贷和按揭不良率相对较低,银行表内外信贷结构均向这两个领域倾斜。
“从平台本身来说,其也是为了保证项目资金流不断,先囤积一部分资金,因为明年融资会更困难。”一位中部地区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相比较而言,银行渠道资金成本还算低,从民间融资利率将会高很多,如果成本上升太多造成资金链断裂,后果就会更严重。
政府债务认定存不确定性
实际上,在大限来临之际,地方融资平台在“最后的疯狂”之下也暗流涌动。
近两天就连续有两笔城投债被剔出政府债务。12月11日,江苏常州市天宁区财政局称“14天宁债”根据“43号文”要求不属于政府性债务,此前出具的“14天宁债”纳入政府债务的说明文件声明作废。无独有偶,12月16日,乌鲁木齐财政局也撤销了之前的10亿元城投债纳入政府债务的承诺。
据了解,很多融资平台和投资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政府会把突击增加的债务纳入政府债务中,但需要警惕的是,政府偿还债务的认定仍存不确定性。
“各个省份情况不一样,有些省份以9月21日‘43号文’发布那天为分界岭,来认定是否会考虑纳入政府债务,但也仅仅是考虑。”上述中部地区银行业人士表示,有些地方的认定标准也还没最后明确,所以这里面地方政府是否会托底还不能确定,而平台债务整体期限较短,需要不断再融资。“若对于部分债务政府明确表示不承担责任,那相关平台再融资将立即面临困难。”
据统计,今明两年有约37.5%的平台贷款到期,城投债明年也将迎来兑付高峰。Wind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将有5621.83亿元城投债到期,上半年是还债高峰期,将有3160.55亿元到期,3月、4月和5月将达到“洪峰”。
随着平台债务集中到期,平台还款需求的增速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速,地方政府将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特别是三四线等低层级地方政府债务或成为最薄弱环节。
PPP模式助风险隔离
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被要求债务甄别后分类处置,城投公司未来的融资会受到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投公司正在谋求转型。
12月4日,国家财政部正式公布了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名单。上述人士表示,推广PPP模式也有利于真正推动一批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根据“43号文”,对于纯粹只有融资功能的平台可逐步取消或并入其他企业,有些平台则可改造成为PPP类的企业。
实际上,近期出台的多项文件预示着,未来PPP 模式将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PPP 模式或将是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主流融资渠道之一。
目前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已经参与到了首批示范项目之中,据报道,国开行、工行、华夏银行等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相关的业务。
有媒体援引业内分析人士观点认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融资主体从地方融资平台和大型国企变为项目公司,还款来源从财税收入、土地收入变为经营收入,需要更加关注项目本身的盈利水平,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需进行探索和创新。
“PPP 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前政府所推广的是狭义PPP 模式。目前BOT、BT形式占大多数,少数项目采用了公私合营SPV模式。”有银行业人士表示,除信贷服务外,银行还能对项目提供包括投行、融资租赁、债券等在内的多元化融资服务咨询,从传统的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资金的组织者,对银行而言也蕴含着业务机遇。
业内分析指出,当前应利用多重创新融资工具实现PPP模式的推广。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准项目债、信托等方式,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债等创新工具的使用更有助于风险隔离和缓解地方融资风险。
更多"大限临近 平台贷风险暗流涌动"...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