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2013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逐渐增多。对债市信用风险怎么看和怎么办,成为市场热点问题。
目前来看,信用风险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整体规模可控,尚不具备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临界条件。信用事件涉及的绝对量虽然在增多,但占信用债券16万亿元总量不到0.3%,低于近期公布的一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75%)。横向看,有报道显示,美国企业债券市场违约的起数和违约率均在攀升,我国现阶段债券违约尚属正常概率区间。
二是结构分化明显,并与行业特征显著相关。债券违约在2013年、2014年还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私募市场,从去年起,涉及国有企业、公募市场的逐步增多。违约主体与产能过剩行业特征关联度增大。信用事件涉及的具体品种与现有信用债券存量格局一致,以存量比例最大的短融、中票居多。
三是市场预期阶段性趋于平稳。经济增速放缓、去产能已成定局,市场开始以平常心对待债券信用事件,并对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的基本趋向表示认可。目前信用利差稳步回调,以5年期企业债与国债比较,AA、AAA级信用利差均较近期高点回落25bp左右,A级利差回落14bp,但BBB级信用利差上升20bp。这表明市场继续在纠正信用定价,高低评级债券的利差在持续扩大。
另一方面,债市信用风险发展的趋势仍有必要持续重点观察,自然因素、结构因素和机制因素错综复杂。一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容,低资质发行主体增加,较低等级债券的信用利差波动性逐渐增大。二是调结构、去产能是未来一个时期债券市场面临的大环境,在此期间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会逐步增加。三是市场参与者认识不足、准备不多,增加信用风险控制的难度。当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在向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并存的二元风险结构快速转变,但受早期“风险零容忍”市场理念和长期“刚性兑付”的影响,不少市场参与者对于债券违约事件应对不足。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债权投资者保护机制尚缺少完备可操作的制度安排,临阵磨枪、应急应对的情况客观存在,容易造成预期紊乱和信用挤兑。
我国债券市场正步入纵深发展阶段,建设一个成熟、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成为长期重点目标。风险事件的出现,短期会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充实评级违约率数据库等,均有积极意义,也能对现有制度规范和市场参与者行为进行校验,应对得当可成为推动债券市场走向成熟的催化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放任违约事件,而是希望违约事件发生时,市场各方能够理性和全面地去看待和处理。
规模成长、风险防范和机制完善,均是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同等重要,应齐步并行。
上一篇:银行间债市加速对外开放 备案细则:不设投资限额
下一篇: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6月或面临多种考验
投资亮点 1.2015年8月21日至2015年8月26日期间,公司控股股东中国钢研通过证券公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