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四次会员大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银行销售理财要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接下来将面向全国推广。
此言一出,不少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渠道的普通百姓不禁松了一口气,“今后再也不用看像天书一般的购买合同了。”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新规在我市并未开始实施,而且并非有了监控便可掉以轻心。
现实
理财产品销售忽悠不止
“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一直是银监会强调的销售原则。银监会还要求金融机构销售人员了解客户风险等级,并对客户做出风险评估,甚至要求客户在购买时必须抄录合同中的风险提示语。但现实情况却是,面对“天书”一般的专业合同,很少有普通客户能够读得懂,所以只能听信银行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而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夸大产品收益,隐瞒风险,将高风险理财产品推销给不具备该等级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这一幕在电影《夺命金》中有生动的展现:一位银行职员为了完成推销某种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将这一高风险理财产品向一位用“棺材本”来投资的中老年妇女推销。并且在了解真相后,她还激励鼓动:“根据你的风险评估报告,本来你是不能买的,但是我可以帮你。”并将客户的风险承受等级从“谨慎型”直接提升到“进取型”,最终帮她购买了基金。“现实情况并不比电影里好多少。”我市某不愿具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负责销售理财产品的客户经理大多按照销售提成,而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提成更多,为了完成任务,许多从业者不得不“忽略”客户的风险等级,甚至主动忽悠客户购买高风险等级产品。
而保监会(注:此处是保监会)披露的今年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人身险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2438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98.31%,其中涉嫌欺诈误导2197个。保监会称,欺诈误导主要反映在销售人员夸大产品收益、错误解释保险条款、隐瞒投资风险、混淆保险与理财产品的概念、代签名和代抄录风险提示语句等。
新规
给忽悠套上紧箍咒
为此,银监会才表示将在银行中推行理财产品销售必须全程录音录像的新规。据了解,录音录像不仅仅适用于理财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应用在银行其他的代理产品上。以后去存款却被忽悠着买了保险,工作人员私售理财产品却误导投资者是银行发行的,这样的现象将被严格约束。尚福林说:“为了清楚地提示风险,要求工作人员不能误导投资者,要把风险讲明确,如果有录音录像的过程,就可以记录下来,实现产品销售透明公开,切实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投资和经营行为。”
尚福林表示,这只是推动银行业理财产品规范化的一部分,银监会还将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做到独立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四项要求。也就是说,今后银行的理财产品将由独立的部门管理,它的核算、风险等都将与其他业务相隔离,以防范风险的传染。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等地的银监局已经试点销售理财产品全程录音录像,文件规定“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应严格限制在专门区域,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进行销售,并对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妥善保存。”
提醒
我市未实施有录像并非万事大吉
但昨日记者问询了我市多家银行后发现,这一新规在我市并未开始实施。至于原因,录音录像设备的采购、调试需要时间和成本,成为了最主要的理由。“不过,将来肯定要采用,这是大势所趋。”上述银行从业者说目前他们银行内部已经在讨论此事,准备尽快实施。
但即便如此,他也提醒客户:有录音并不意味着客户可以不看合同盲目签字。“毕竟合同才是最主要的法律文本,录音录像只能作为参考。特别是一些因为模棱两可的介绍而产生的对风险误判,很难追求当事人的责任,而这时合同的法律效应便显现出来了。”“如果银行工作人员详尽地询问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但因为客户的虚报而高估了。那么录音录像反而将成为银行举证的有利证据。”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评级 风险级别低并非风险就低
下一篇:理财经理口头承诺不具备法律效力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