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
世界级城市群承载着国家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力及环境水平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杨 袁雪飞 闵琦
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级城市群承载着国家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力及环境水平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扩容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安徽8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员。规划首次将安徽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对以上海为核心的三省一市,如何通过在更广地域融合互动,联手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了新要求。
“江浙沪原本就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扩容前的长三角也是我国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但随着城市发展和转型,发展空间日趋饱和,安徽的‘加盟’,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陈耀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本身就毗邻长三角,尤其是近年来与南京经济圈往来密切,这对提升城市群的质量是有利的。”
安徽加入长三角的战略布局由来已久。2008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邀请安徽参加,这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中最重量级的会议,但彼时安徽受邀只是对“泛长三角”合作的响应。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为承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制定了专门的规划。此后,皖江示范区以“飞地经济”为桥梁,不断探索与长三角的区域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近年来,马鞍山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与南京的对接,进一步打通连接南京、通往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安徽省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1年,马鞍山市调整行政区划,在对各项规划修编的过程中,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纪要》进行了细致的衔接。同时,与南京、南通、泰州、扬州、镇江等城市进行规划对接,从发展思路、举措等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近年引进了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占马鞍山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总量的一半,涉及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芝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南地区与上海接壤,历史上,苏南发展与上海有很大关联;而苏北地区和安徽搭界,但苏北相对欠发达,昆山、苏州等地的工业也都在向苏北转移。
“江苏省人口密度很大,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约8000万人口,土地资源压力非常大。虽然苏北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总体上空间也不大,我们鼓励产业转移。”赵芝明说。
提质
当前,北京和上海都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陈耀认为,未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世界级城市群也都要在创新方面发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长三角在科技创新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很明显。”陈耀认为,虽然对于什么是世界级城市群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创新能力无疑代表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应该从这个角度寻找差距。
陈耀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群与国际相比差距不在于规模,城市数量、人口集聚程度、城市硬件设施,相对来说差距并不大,甚至有一些在规模上比国际成熟城市群更大些,但其核心竞争力,例如专利数量、产业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国内国际资源配置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日前,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上海虽然制造业基础较好,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如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制造业相比,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上海工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要防止二产空心化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将在大飞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核心零部件布局。造业也有自己的特色,企业虽然不大,但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很强,这吸引了一些企业留在江苏。下一步,我们想发展一批重点企业,从制造业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省。”
作为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江苏省,产业门类齐全,则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空间也比较大。“上海的创新能力在华东地区最强,我们主动接受上海的创新辐射。”赵芝明说。
“长三角的制造业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产业同构化问题。”陈耀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应该科学认识经济结构演变规律,作为国际城市,应该把资源配置放在更大范围,将一般制造业向周边转移。
“当然,制造业转移涉及地方财政、就业等问题,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依托。但国际上一些大都市之所以能将服务业比重提升到80%甚至更高,关键在于它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制造业,而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做不到这一点,往往限制了很多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陈耀说。
保护
在陈耀看来,安徽加入长三角,可谓心想事成。不过,包括安徽在内的整个长三角,也都将面临更为艰巨的环境保护重任。
按照《规划》,长三角将“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实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深化大气、土壤和水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治,建立地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将继续推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新安江水系,发源于安徽黄山休宁县,经浙江千岛湖汇入钱塘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个跨地区、跨流域生态保护
“上海工业要提质增效,还要主动减量。”陈鸣波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启动50个左右重点区域结构调整,把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成本过高难以生存的企业调整出去。
赵芝明介绍说,江苏省从“十一五”开始注重先进制造业带动作用。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在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没有‘拖后腿’,预计今年5月份,制造业还会有所复苏,这与我们一直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很大关系。”
不过,赵芝明坦言,江苏缺少像海尔、格力这样的大企业。“但江苏制补偿试点。分别处于流域上下游的浙皖两省,对于水资源和生态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同的诉求和愿望。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为代表的跨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利益之争,实质上则是过去不科学发展模式留下的转型之痛,包括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缺失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不仅仅是长三角,目前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已非常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新的发展理念下,沿江城市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设城市群。”陈耀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群不需要再侧重体量和规模,不能一味“铺摊子”。
由于环境问题很难“独善其身”,作为“中国经济脊梁”的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摆在沿江省市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指出,当前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安全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赵芝明坦言,跨省产业转移涉及问题比较多,尤其是环保问题比较复杂。他以江苏与青海之间的产业转移为例解释说,“也不是说江苏搞不下去的产业就都能向外转移,类似三江源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压力非常大。”
“江苏也在调整生产力布局,特别是长江沿线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我们会从政策上提要求,比如要求环保做到什么程度,污染排放要达到什么标准,否则就不能在这里生产,从环境角度倒逼产业升级。”赵芝明说。
尽管转型会带来阵痛,但长三角沿江化工业布局仍需要调整。“长江经济带应该是一条绿色走廊,是一条像密西西比河、莱茵河那样生态优美的河流,这也是世界级城市群在生态上应该具备的状态。”陈耀说。
联动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发布,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三大主体城市群均已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以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优化空间布局。同时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按照《规划》,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26个城市组成的新长三角,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表示,长三角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体,经济效益高、要素流动快,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依托。而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则是最关键的制度层面的合作。
如今,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红利已开始向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外溢”。
“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合作,然后进一步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可以借鉴长三角已有的合作机制,由原来的要素合作逐步转向制度合作。”郁鸿胜建议。
下一篇:恒大淘宝“球衣换广告”被判违约 东家出钱指使为哪般?
更多"长三角: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永大集团(002622)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永磁开关产品。公司是国内最早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