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从中国到澳大利亚,从APEC到G20,近来中国在参与国际大型活动中所展现的姿态,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国际角色从容“转身”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和升华。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而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水平,将是一个新常态。” 回顾对外开放的历程,我国经历了一个由适应到主动的过程。从较多地依靠“引进来”,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从出口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产品,到近年来的“高铁外交”;从在全球经济治理中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为了更好地发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我们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引进来”的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日前,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都实行了备案制,向“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转变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与此同时,包括反垄断调查在内的事中事后监管,正在依法、透明、公正地进行,这让更多的外资、外国产品愿意和敢于进入中国。 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对外投资各种限制。根据最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目前98%的对外投资事项只需备案,企业“走出去”有了更大的舞台。 扩大对外开放,要“把成员多样性和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潜力和动力”。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矛盾,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同时,出口产品在质量、技术、品牌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长期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的出口模式也难以满足国内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此外,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即便是传统的“比较优势”,当前也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多重挑战。 因此,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显得愈发紧迫。“走出去”的企业能否融入当地,创立品牌,赢得美誉?利用外资的优势,能不能从主要依靠低成本转到重点依靠人才、环境、市场上来?能否在推动沿海地区开放的基础上,加快内陆和沿边开放步伐?中国企业能否熟练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些都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未来5年,我们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这些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需求,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期间表示。 一个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的国家,理应在提质增效、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走得更从容。
上一篇:通缩风险在逐步加大 结构化宽松政策需加码
下一篇:央行降息能否给资本市场带来资金面繁荣?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