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大障碍
■ 尽管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额只占全球当年跨国投资量的6.3%,存量资产只占全球的2.3%。与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这些数字还是极小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我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 现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家“走出去”的愿望都十分强烈,但资金供应和对外担保困难是两大制约因素。除此之外,熟悉当地法律、进行尽职调查、解决文化冲突,以及可能产生的诉讼纠纷,都是我们“走出去”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敞开大门引进来到有能力“走出去”
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36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模式前30年以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现在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近十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平均年增长40%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听起来增长幅度很大,但是这与我国最初的基数很低有关系,也表明我国对外投资已经呈现出繁盛发展的势头。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额达到87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日本。2012年中国企业在投资地给当地缴纳的税金超过了220亿美元,雇佣外国的员工超过70万人。2013年1至10月份,我国对外投资累计6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如果以这个水平推算,2013年全年近1000亿美元。
到2012年底为止,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已经超过了5230亿美元,遍及179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跨国投资额下降了17%。但是即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对外投资仍然逆势上涨,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17.6%。因此,从以上的趋势我们可以预测,今后五年,中国海外投资完全有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并且这只是按照前几年已经取得的成绩一个平均的推算。
尽管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到现在为止,海外投资额仅占全球当年跨国投资量的6.3%,这个数字并不是特别大,而存量资产只占全球的2.3%,这和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比,应该说还是一个小数字。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还应该看到的是,我国从敞开大门引进来到有能力“走出去”,无论是在投资领域还是对外投资的目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从最初主要以获取国内短缺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发展到今天以寻找市场、扩大产品对外出口、转移国内过剩产能等为目的,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文化等领域。
对外投资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如果说在对外投资方面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我的体会是,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外投资还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因此,熟悉当地法律、进行尽职调查、解决文化冲突,以及可能产生的诉讼纠纷,都是我们“走出去”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投资铁矿,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中信泰富目前背在身上的一个很大的包袱,它原来的合作伙伴现在是他的诉讼对手,官司也还没有结束。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其中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对当地的法律、营商秩序和文化背景不了解,这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只是中信泰富,包括早期在秘鲁投资铁矿,在赞比亚投资铜矿,企业和当地的劳工纠纷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目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愿望都很强烈,步伐也很快,但是也存在着制约“走出去”的需要克服的困难。第一是资金问题。现在有很多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在做“走出去”投资的业务。尽管你问他有钱吗?他回答没问题,钱不是问题,但到真正投资的时候钱还是问题。比如,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印度尼西亚拿到几个电厂项目,并且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看中了一处房地产,要设一个办事处,也不是很多钱,600万贷款。开始时,各家银行都说没问题,真到要贷款时不行了。雅加达说要请示总部,总部说要上代委会,代委会说要专家评估;楼快要住进去了,钱还是贷不下来。最后,找到了淡马锡的一家公司,通过发债,才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第二个障碍就是对外担保。无论做出口生意或是对外投资总是会有风险,担保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业务。国家现在做大笔进出口和投资业务担保的保险公司,只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而现在“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希望担保的越来越多,但是中信保所能担保的金额就这么多,企业就要排队。本来是一个很好项目往往因为缺少担保,就走不出去。这是一个大问题,应尽快解决。(张国宝)
(作者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长。本文根据其日前在《2014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演讲整理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
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大障碍"...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