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众创业热度要成新常态应有之义
时至2014年尾,回顾一年来经济焦点,“大众创业”无疑是其中关键热词之一。
据悉,继今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发出大众创新、草根创业的“邀请函”后,国务院便密集部署多项政策,致力为众多创业者插上助飞的“翅膀”。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发现,下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公开讲话中谈到创新、创业达到10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涉及创新、创业的议题数量更是高居所有议题之首。
“毋庸置疑,随着简政放权等改革的推动,大众创业浪潮正在中国掀起,创业者普遍年轻化是其鲜明特色。而此轮创业创新也必将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在营造最大就业红利的同时更成为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但多位受访专家同时强调,经济增速放缓、资金难寻,虽有改革助推,普通人创业也并非顺风顺水。“尤其在现有银行体制,包括政策制度、法律环境还不能够支持新常态下创新企业顺利成长的前提下,要维持大众创业的热度并非易事,还需政府和社会各层做出更大努力。”
简政放权下的创业新浪潮:80后当道
“今年3月至8月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近60%,而去年这一数字大约是30%,这是井喷式的成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此次创业热潮特点鲜明,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创业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而有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注册资本(金)13.42万亿元,增长99.76%。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4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2165.73万人。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出现与中国经济正式迈向新常态相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开始转向创新驱动,而不断进行的简政放权改革激发出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掀起草根创业的浪潮。
“取消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审批”……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入,政府不断取消和下放创业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而新办企业大幅增长则更多得益于登记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大大方便了企业便捷进入市场,给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仅仅注册资本不用实缴这一项改革,就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开公司创业。”奥新咨询服务公司的负责人符祥何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最近一段时期前来咨询开办企业的以80后为主,其中有很多之前是在企业或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岗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想自己出来创业。
今年32岁的李丹之前在一家通信公司的工作,辞职成立了一家实业公司,主要经营建筑材料等业务,而这家公司不是他一个人在“作战”,一共有4、5个股东,这些股东都是他的“发小”,很多还是同班同学。“30出头的人了,该自己做点事了。”李丹简单地说出自己创业的原因。
85年出生的陈浩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没有到父亲经营的传统餐饮业帮忙,自己开办了文化公司,并找来了3名同是80后的朋友一同打拼……
像他们这样的80后自主创业如今在全国各地数不胜数。
“有激情、有见识,重视团队建设,80后成为此次创业浪潮的主力军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周宏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道。“但是,80后在创业前应首先对进入的行业市场空间容量和商业价值进行前期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国家如此重视、鼓励‘大众创业’是对年轻人极大的激励。因为现在年轻人创业仍然面临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人们会质疑你‘读研究生出来也就做个小老板’。很多有想法也有能力的年轻人单单因为别人的眼光,或者害怕失败而放弃了创业梦,很可惜。”硕士毕业后放弃稳定事业单位工作机会,自己开了一家咖啡馆的创业者刘悦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在她看来,“大众创业”号角的吹起,不光意味着国家将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社会看法的引导,引导大家不要歧视年轻人自主创业,不要简单地认为个体单干就是不走正道。“这营造出了难得的软环境。”
多处利好:带动就业、激发创新
与此同时,多名专家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称,无论是参照经济学理论还是发达国家经验,创业家的创新活动,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曾撰文建议将创业兴国列为“十三五”规划之一。他表示,创业不仅是发展的永动引擎,还可以推动“在创业中创新”。同时,这一战略所需公共投入极少,却对带动就业增长、促进公平正义、开创全面深化改革良好局面等有着重大意义。
“当代科技的重要特征就是创新,活跃的企业家创业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的创新。”周宏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从盖茨、乔布斯,到柳传志、马云,无不说明着创业活动越活跃,一个社会中蕴藏的潜能越会充分地释放。
虽然以往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个人创业精神普遍不足,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创业指数在提升:从过去的几乎没有,到现在的百分之十几。“如果在8~9亿的劳动力人口中,百分之十几的人有创业意愿,其中再有一部分付诸实践,那么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将被大大激发。”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晖明说。
而更有专家指出,如今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随着教育普及、信息发展逐步转向人才红利。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把人才身上蕴含的创业和创新潜能激发出来是中国发展的一大财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众创业带来的最大红利是就业。
对此,周宏春认为,一个人的创业实践,必然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相比被动的就业,主动创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创业是一种正能量。
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份,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800万家,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普通创业者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由自主创业而自然发生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推手。“很多创业者曾经都在第一线工作,他们深知管理、销售、生产、消费上存在的问题,因为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所以能选择打破常规,创新创业。”张晖明认为,垄断行业不会有新的创业者,只有创业企业聚集的新行业,才充分具备活力和潜力。
避免“昙花一现”:维持创业热度还需政府再发力
虽然新一轮的创业浪潮,已开始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之一,然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创业者持续创新能力的匮乏,却使其无法完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渐渐成为创业浪潮转化为经济持续内在动力的阻碍。
表面上看,创业者们在各领域的创业行为已成潮流,但是其中大部分创业者,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者始终难以摆脱流星般稍纵即逝的命运。以经典APP“脸萌myotee”为例,虽然其从100万到2000万的下载量总共只花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然而其在爆红之后却被用户突然抛弃,再难见其踪迹。
“实际上像‘脸萌’这样创业获得融资后很快销声匿迹的产品并不在少数,其关键在于创业者缺乏持续创新能力而迅速沉沦。如何正视自身在创业过程当中的弱点,保证创业成功是很多创业者要不断反思的课题。”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我觉得我们现有的金融体制,还不能够支持新常态下创新企业的成长。”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说,虽然这些创业者设立的小微企业风险权重仅有75%(此前是100%),资本消耗少,但是这些企业缺乏有形的资产,虽然拥有许多专业性强的技术,拥有更新快的无形资产,但缺少银行抵押担保的信贷条件。
“提大众创业,就是要重点扶持小微企业。”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岳崟表示,“如果说简政放权是鼓励‘大众创业’的有效推力,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坚实基础,也是新的创业浪潮能否被真正带动起来的关键所在。”岳崟说。
而在市场和创业者们强烈和渴求的呼声中,政府创建良好创业政策氛围的步伐正在加速。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或即将落实,如“负面清单”制度,先照后证的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普惠的金融,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彰显公平的基本教育体系,健全的法制等,这些都是专家学者认为的激活创业之“良法”。
“公平的机会、顺畅的渠道,可以提升效率水平,让企业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依靠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共同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形成充满活力、永葆生机的社会环境。”周宏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人人共享创业成功、梦想成真的机会,人人通过奋斗参与国家现代化和经济飞跃的进程,仍有待政府创造出更为广阔的政策舞台和充分的客观条件。
下一篇:工业经济要避免“失速”和“失衡”
更多"提升大众创业热度要成新常态应有之义"...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