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跨国巨头陷反垄断风暴 中企如何应势而变
近期,中国加大对垄断的查处力度,从科技巨头高通和微软,再到奔驰和奥迪等诸多知名车企,多行业的多家跨国巨头先后遭到相关部门的调查。跨国企业的“红地毯”地位逐渐消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接连而至的反垄断行动,人们在关注这些跨国企业将受到什么处罚、会对行业产生何种影响的同时,本土企业如何练好内功,以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亦引发业界热议。
反垄断风暴刮至多行业 跨国巨头“红地毯”地位日趋消散
8月6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回应汽车反垄断调查进展:奥迪、克莱斯勒确认将被罚,奔驰仍在调查取证之中;此外,针对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的日本12家企业,也即将进行处罚。
此波汽车企业调查让近期相继报道出的反垄断行动继续升温。连日来,相关部门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内地四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一事引发的热议余温未消。作为中国通信业反垄断第一案,对高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也已经持续8个月……一时间,跨国公司在华涉垄断成为热点话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反垄断的调查和处罚力度。2013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韩国三星、LG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2001年至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去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根据举报对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启动反垄断调查,鉴于其态度良好,且与华为公司达成和解,才在今年5月宣布中止调查。
除信息通信领域外,国内其他很多行业也频繁遭遇外资企业的垄断行为:比如在地板行业,地板锁扣专利巨头UNILIN和VALINGE从2007年联合起来,专门针对中国地板行业收取高额专利费;在稀土行业,来自中国稀土下游的7家钕铁硼企业不久前宣布为打破日本稀土专利壁垒,决定联手与日本企业打官司……
分析认为, 这些企业遭遇反垄断调查的背后,是这些年来跨国企业优势在降低,不仅资本和技术不再具有优势,海归人员也没有待遇优势,对人才吸引力下降。随着中国的相关产业都逐步具备竞争力之后,中国社会对外国事物态度发生变化,跨国企业的“红地毯”地位正消散。
反垄断或令竞争格局生变 中企提升话语权需应势而变
中国相关部门展开的反垄断调查对于相关行业的影响也成为各界热议话题。
跨国车企已经作出反应,近期多家品牌豪车集体降价示好。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宣布对旗下3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格进行大幅调整。一汽大众奥迪称,将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零整比”也随之降低。8月3日,奔驰针对其维修配件价格进行调整。 8月5日,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表示,即日起对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价格下调20%。
微软中国方面则于8月4日向记者回应称,微软公司承诺遵守中国法律,全面配合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工作。
分析指出,随着中国政府部门逐步加大对外资在华涉嫌垄断的治理力度,一些外资跨国公司多年来凭借其专利、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实施的专利、价格垄断等行为或将有所扭转。
汽车厂商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定整车价格;二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网易汽车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迎来一次真正的反垄断洗礼,甚至是洗牌。在新的价格体系与市场竞争规则的框架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许将重新改写。有汽车行业研究员认为,尤其在流通领域,垄断格局的打破将有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高通、微软涉嫌垄断被查给本土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也是本土企业来树立品牌形象的良机。
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跨国巨头“红地毯”地位消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企业还尚需提升内功。拿信息系统设备举例,目前中国金融、电信、能源、民航等关键领域信息系统均由国外信息设备厂商占主导。信达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边铁城认为,国产信息系统设备替换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在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领域产业仍相对薄弱,国产化难以一蹴而就,全部替代需继续积累。
分析指出,国产品牌要想赢得更多市场,要想突破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从而真正提升市场话语权。
更多"多家跨国巨头陷反垄断风暴 中企如何应势而变"...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