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直购电还不是长效机制 原先每年夏季电荒时,媒体最喜欢用的词就是“煤价太高,发电企业发电积极性差”。而当成本低了,上网电价也没有相应调低,这原本是发电企业“最好的时代”。但偏偏随着煤炭价格下降的还有全社会尤其是工商业用电需求的下降。发电企业愿意多发电,却没有人买,这就让“最好的时代”变成了“最尴尬的时代”。而大用户直购电就成为了解决这个尴尬问题最好的办法,发电企业卖不出去的电通过直购电的方式薄利多销,双方均能受益。这才是为什么2012年到2013年大用户直购电迅猛推动的真正原因。 而步入2014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趋势的放缓,近几个月的社会用电量都在稳步回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上网电价不变,电力企业当然更愿意买电给电网,而不愿意接受更低的价格进行直购电。比如四川省直接规定了直购电试点设立了最高及最低限价标准。水电厂最高限价为批复上网电价的85%,其中龚嘴、铜街子两电厂为95%;火电厂为批复上网电价的95%;水、火电厂的最低限价均为批复上网电价的50%。 其实这样看来,直购电在此时受到发电企业的“冷遇”也是“情有可原”。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直购电的“试点”终究只是试点,并非电力市场的一种长效机制。在用户侧也是一样,前几年在煤炭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很多参与试点的用户只要看到煤炭价格低了就直购电,而煤炭价格高了就又回去向电网买电。这种纯粹地“占小便宜”的心理无法使直购电对于电改的重要意义完全显现出来。 电网“前途”不明 难以支持直购电 其次,在电网方面。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明确表示,放开售电侧,让用户选择售电商进行交易。但在能源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电网虽然进行了参与,但开放的仅仅是分布式并网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显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而在直购电问题上,电网的核心问题就是输配电价。从上面列举的数据可以看出,直购电价格远低于一般的上网电价,而且绕开了电网。也就是说电网直接少了这部分的利润。 2013年8月初,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当前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特别提出了直购电交易输配电价的测算方式和公式。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当时表示,直购电的输配价格歧视就是在现有销售电价上,发电企业让两分钱,电网有难度,让一分钱,最终形成大用户的销售电价。 而且笔者获悉,从10年前直购电试点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司局就开始和电网商讨输配价的核定。因为当直购电全面铺开,电网就不能再靠着“一手买电一手卖电”的模式生存,只能通过“过网费”,也就是输配电价来保障合理盈利。但输配电价的核算由于我国电网发展速度过快,对设备的损耗率、折旧率等重要核算要素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完备的“台账”,在加上涉及的各方面对于核算方式的认识差别过大,从而造成输配电价成了一笔10年难以算清的“糊涂账”。正如此前一位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国家能源局官员所说,电网的输电成本一日算不清,电网就一日不可能支持电改。因为当电网看不清明天的生存模式,它就会成为让今天成为过去的最大障碍。欧阳昌裕曾表示,现在来看,完全可以通过地方的销售电价减去上网电价,形成一个固定的输配电价,每年进行一次核算,不出四五年就能完全摸清该地区的输配电价的成本。 看来,要想加快电改的速度,除了得尽快解决输配电价问题之外,更应该让“遍地开花”的试点落实成真正市场化的长效机制,不要让直购电长期游走在计划与市场之间。
上一篇:火电或不再“跑”项目 审批下放应加强监督
下一篇:广东将提前完成国五汽油质量升级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