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外贸增速放缓,药企寻求突破路径
今年外需不振,但我国医药外贸行业仍一枝独秀,在被誉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与“晴雨表”的第118届广交会上,三期的医药展馆现场人头攒动,境外采购商和参展商交谈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在广交会现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也听到了担忧的声音。“前些年原料药出口很挣钱,但近几年来,随着人工费上涨,农残标准提高等原因使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河北石家庄一家中医药采购商张女士说。
医药行业虽趋于稳定,但已接近饱和状态,医药外贸企业下一步怎么走?还有哪些中医药领域尚待企业去开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企业相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大宗原料药仍是出口主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我从事原料药采购已经20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企药厂倒闭,员工下岗分流,我就是那时候出来单干的。”在第118届广交会的医药展馆,张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张女士的展位里,一瓶瓶中草药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按照采购商的示意,她不时取下草药瓶。日本某家采购商一行4人围坐在张女士旁边,一个人询问,一个人翻译,另外两个人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送走客户,张女士坐下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是老客户,每年都来广交会采购,我们也每年都来参展,已经是老朋友了,他们每年都会在各家拿一些药。他们(日本)技术很先进,采购我们的原料药后加工再卖出去,价格高出很多,利润都让他们挣了。前几年,我们有定价权,境外采购商基本不和我们压价,现在他们也‘聪明’了,不仅货比三家,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另外,原料药这一行几乎饱和了,人工费上涨,农残标准提高等原因使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对于原料药的出口市场情况,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又走访了另外几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的答案跟张女士大致相同。对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国际市场对我国大宗原料药产品需求依然存在,但制约原料药产业如产能过剩等深层次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且伴随外需不振、货币贬值等因素,主流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出口退税的调整增加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下行空间,而竞争对手采取的低价竞争策略也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孟冬平指出:“大宗原料药依旧是我国医药外贸出口的主要品种,占整体医药出口额的46.1%。”
根据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月,大宗原料药出口额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仅0.9%,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8%,出口价格则下降2.8%。整体来看,原料药出口增速下行趋势已不可逆转。
而在市场方面,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175.1亿美元、107.6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出口额比重高达86.2%。三大市场表现迥异,其中,北美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出口额同比增幅为10.4%;亚洲市场小幅增长3.4%,东盟市场增幅达11.3%;欧洲市场持续低迷,出口额同比出现了0.3%的微幅下降。
此外,对俄罗斯市场,因该国受到西方经济制裁,政府财政资金紧缩,以及推进医药产品本土化生产进程和加快进口替代步伐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我国医药产品对近年来活跃的俄罗斯市场出口呈现全面下滑的趋势,1~9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4.4%。
医疗器材原创能力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急需加强
医疗保健器材同样也受到了境外采购商的欢迎。在大连汉神治疗仪的展位上,几位来自保加利亚的采购商正体验着一款耳针治疗仪。辅助人员用该仪器一边诊治,一边告诉体验者所患的疾病,这几位采购商频频点头,时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上工治未病,现在家庭医疗仪器很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该款仪器发明人之一赵伯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但目前国内对原创性产品的保护力度不够,一款新产品出来,粗制滥造的仿冒产品就源源不断了,影响了我们对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大家都等着仿制别人的东西。”
“的确,目前国内医疗仪器市场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坦言。
“事实上,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美国的337调查限制了新技术扩散,对我们企业冲击很大。”蔡天智表示,在2013年,全球百强企业还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在2014年,华为夺得了一席之地。根据汤森路透发布2014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华为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公司首次上榜。但在医药行业,我们企业仍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缺少原创思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政府的整体投入还不够。”孟冬平坦言。
中医药谋求“一带一路”布局
“这几年,中成药出口额始终在2.3亿~2.5亿美元之间徘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对记者表示,“走出去”之路基本没有太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的身份地位在海外主流国家的认可度较低,国外没有中医药体系,按照现有的西医药体系注册中成药十分困难。
“国际主流市场的西医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医药一味地‘削足适履’,去适应西医西药的模式,反而限制了中医药的海外发展。必须采用新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海外发展问题了。”于志斌对记者如是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医药出口154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依然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中国香港是内地中药出口的第一市场,仅上半年出口额为3.0亿美元。业内人士指出,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尼也是中药出口主要目标市场,而美国是中药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近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
而“一带一路”国家都有较好的中医文化基础,对于中医药接受程度较高,据悉这些国家占中医药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那么,如何更好地让中药“走出去”,据于志斌透露,目前医保商会参与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正在进行中的“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争取明年发布,规划将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新思路。
上一篇:9月全国销售彩票290.78亿 同比减少31.74亿
更多"中医药外贸增速放缓,药企寻求突破路径"...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天邦股份(002124
投资亮点 1. 公司从事绿色、环保型特种水产饲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规模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