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新任证监会主席刚刚上任,有关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诚然,从开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来看,上海开放国际板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真实经济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约束条件。
国际企业热望在上海上市的动机,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从全球新兴资本市场的未来获益程度来看,已经是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无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假如A股市场的高市盈率在国际板被复制,则意味着美欧等国企业可以在中国获得高出成熟市场数倍的融资。而看起来似乎不差钱的中国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有着国际偏好的国内投资者羊群般的赶集,或许可以让汇丰控股、联合利华等本就在中国市场获利丰厚的国际企业再次大赚一把。
其实,国际板的推出,尽管有诸多理由,但既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逻辑安排理应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自然延伸,而非应时之作。在资本市场要素发育、制度环境与监管水准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绝不应高估国际板推出对国内有关市场主体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效应。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板的出炉,既需要高明的国家战略,更离不开精明的策略安排。
早先证监会有关人士的说法没错,国际板的出炉应该是“顺产”而非“剖腹产”。所谓的“顺产”,按照笔者的理解,不仅是在规则论证和起草、技术准备以及监管方面的水到渠成和社会共识的不断凝聚,更是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内生性的发育过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以通约的国际标准来衡量,沪深股市尽管市值早已比肩日本,但需要补课的环节依然很多。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交易主体发育乃至极为重要的监管执行,等等,绝非一蹴而就。某种意义上A股市场还主要只是一个为融资服务的交易平台,广受诟病的“三高”发行现象一直难以消除。尤其是监管水准与市场期望存在巨大差距。中国股市20年的运行和发展路线图表明,A股距离成熟市场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另外,在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依然比较单一、投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能够真正从国际板推出过程中获益的除了国际企业之外,就是那些极少数市场主体。如果开放国际板的初衷与真实市场表现严重不一致,则轰轰烈烈的国际板大戏或许变成新的圈钱工具。
其实,真正担心国际板“难产”的倒是对中国市场以及投资者口袋越来越期待的国际企业。笔者并不认为国际板可以被当作一张“牌”来打,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与经济棋局中,中国当然不能自我隔离于国际市场之外,但盲目拥抱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上一篇:担忧欧债危机和中国楼市 亚洲股市连续三周下跌
下一篇:银广夏重组现僵局 中小股东集聚证监会诉不满
投资亮点 1.公司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3个年产300万吨焦炭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201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