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受访专家建议,信息披露上突出企业“专精特新”特色,给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融资政策倾斜
本报记者 孟 珂
今年以来截至12月4日,5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其中24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达45%。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北交所新上市公司质地优良,特别是盈利能力等方面较为出色。随着更多优质公司选择在北交所上市,将有助于把北交所打造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北交所或成
吸纳“小巨人”主阵地
目前,北交所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兼顾了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企业,行业包容性强,涵盖医药健康、信息技术、“双碳”等新兴行业企业。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往往融资需求较大,而北交所的上市标准相较于创业板、科创板略低,适合净利润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融资。
常春林认为,目前多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时选择标准一和标准二,随着北交所在准入层面更加包容,未来按照标准三和标准四申报的企业也将逐渐增多,如一些依靠研发驱动、具备更强技术能力的芯片半导体企业、生物医药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仍有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上市,业内人士预计北交所将成为这些企业上市的“主阵地”。
“北交所融资排队时间较短,确定性较强。”诸海滨表示,北交所实施一体化“流程再造”,建立挂牌、上市直联审核机制,更适合这些处于关键成长期的“小巨人”企业。
“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未来北交所新上市企业中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常春林进一步表示。
“目前我国产业链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通过与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这些企业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成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诸海滨表示,下一步应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力度,以改善其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建议优化相关信息披露,突出企业“专精特新”特色,鼓励相关企业挂牌、上市。同时在融资政策上,给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融资政策倾斜。
明年是布局优质公司
有利时机
此前,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推动常态化发行上市,加快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进一步提质增效,打造“预期更明、效率更高、包容更强”的上市服务品牌,让北交所成为中小企业上市优选地、首选地。
根据北交所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新股发行进入年终“冲刺期”,处于发行状态的还有15家公司,加上现有的132家,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或达147家。
从排队企业来看,共有90家企业处于发行上市审核阶段,包括2家已受理、59家已问询、16家中止以及4家通过上市委会议、9家提交注册。此外,截至10月底,北交所在审在辅企业合计429家,其中近八成获得了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31%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从排队公司来看,诸海滨认为,“专精特新”等公司占比较高,因此2023年是投资者选择北交所优质公司积极布局的有利时机,也会成为各家券商投行业务的丰年。
在常春林看来,新三板-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健全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上一篇: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下一篇:最困难时期已走过 机构高喊:牛市来了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