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上市公司“寒冬”中“转身” 出路究竟在何方?
环境产业在经历持续两年的“寒冬”后,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正在进行一次整体“转身”行动——引入国资以期改变现状。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说:“这或许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2019以后这种兼并重组还会持续,并进一步加大。
11月30日,一场探讨当下环境产业如何走出困局的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在广东肇庆(下称“肇庆会议”)召开。与去年肇庆会议中环保上市公司期待“春天”不同,今年企业更多的聚焦点在于如何应对新一轮产业变局与重构——国企进场与民企进化。
一位亲历“转身”的民营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目前需要更多引入国资,变成混合所有制,让国企资金优势与自身优势结合,才能迎来转机。
行业之困
为何环境产业会陷至如此困境?
在业界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环境产业是基于政策驱动下的“疯长”——部分企业急于扩大规模,一度野蛮式生长。
但近一年来,顶层对PPP市场清理整顿,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杆,很多企业面临亏损,承受资金债务压力。
他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危机,创新发展方式,适应政策及市场需求。
一位民营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介绍称,2019年的环保行业状况与去年对比,最大困难体现在融资方面。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是现金流出现状况——在行业中现金流为正的环保企业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企、央企谋求入场,一些民企或转型或退出,环保行业寒冬仍在蔓延持续。
如何过冬?选择加入谁?哪里能找到资金?
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表示:“民营环保企业越来越难,在出现问题的企业中,主要是大型的重资产民企,包括东方园林、启迪桑德、清新环境、碧水源在内均出现了股权转让,最终主动或被动选择与国企进行合作。”
国资开进
雷霆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央企国企将形成中坚力量,今后环境产业会涌现更多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混合所有制形式将成为未来整个行业一个很有特色的现象。
引入国资不只局限在个别企业,同时也是多数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的选择。经济观察报统计,两年时间,有近20家民营环保企业都走上了这条路,其中包括:锦江环境、碧水源、启迪桑德、中金环境、清新环境、东方园林等;有的环保企业选择转让控制权与国资机型合作。
在中国环境产业前20强企业中——有17家央企、3家民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负责人透露,2020年,在3家民企中,其中一家也即将加入到“国家队”。
环境商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目前全国95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所有细分领域。
盈峰环境副总裁兼证券部总监刘开明认为,环保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有很多细分领域和机会,这是国企进场的原因。此外,在环境污染的集中整治期,也需要有大的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加入,央企承担这个任务,有它的合理性。
如同其它一些民企,清新环境的身份也在2019年发生了改变,现已成为四川省国资委控股的一家企业。原来清新环境第一大股东创始人控股45%,转让25%给四川国资委后,只保留股份20%。“所以更准确一点来说,我们现在是国有控股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李其林说。
李其林是清新环境的总裁,他对环保企业的“转身”深有感触。他说,一年以来,我们和其它环保上市公司一样,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整个金融行业去杠杆,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的形势,加上控股质押的普遍问题,都给民营环保企业融资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他说:“其实我们也在反思,产业未来5年、10年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国企进场,民企如何对抗?我们最后选择了引入国资、兼并重组,与四川发展进行混改,它是四川国资旗下一个最大的国有平台。”
清新环境11月30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28日将1.37亿股进行质押,质押股数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0%,占公司总股本的12.66%。根据质押日清新环境收盘价6.1元估算,四川发展本次质押股票市值约为8.35亿元。
清新环境(股票代码:002573)是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环保龙头企业。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清新环境营收23.9亿元,同比减少26.9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减少34.84%。
现在李其林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发挥国有平台的品牌、资金、资源优势,结合原来民企的市场化优势,包括管理、技术、人才等,让两个制度、两个不同成分可以更好混合、整合在一起。
“民企生存空间不会变小”
雷霆认为,国企、央企优势各不相同,行业兼并重组后,民营环保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变小,小而美、小而精的企业活得仍然会比较好。
在雷霆看来,民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在大的并购趋势下,民营环保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面对国内外环境压力,环保企业的扩张背后一定是精细化的提升,这个过程之中必然有一些企业转型或退出。
比如,很多民营环保企业在资金、队伍、市场资源、商业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环保市场很大,在国企进场的同时,民企也应该感到庆幸,说明这个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在经历以资本为驱动的快速发展之后,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将会更大程度决定企业竞争力。
国企进场了,民企究竟应如何进化?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发现,多数民营环保企业认为最主要的是看清自身定位,找到技术优势。遵循市场规律、行业发展规律。由于资源有限,在诱惑面前,民企要专注特色板块,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下行中,才有上升空间,在某一领域会做得比国企好,更有发展前景。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助贫也表示,在行业“寒冬”里,环保企业尤其要找准立足点,在资本和施工能力方面,民企与央企、国企相比并不具备优势。但在诸如:技术、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民企还具备一定竞争力。
她说:“民营企业的强项在哪里?我们提出双平台战略、轻资产模式,运营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能在这市场上立足的一个根本点。”
李其林认为,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强对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以及政策周期的预判。另一方面是资源整合,包括内部的能力要素整合和外部的合作协同,这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上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涨0.43% 报2912.01点(2019.12.6)
更多"环保上市公司“寒冬”中“转身” 出路究竟在何方?"...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虹软科技(688088
投资亮点: 1、全球领先的视觉 AI 算法供应商,专注视觉AI 领域研发。虹软是计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