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编者按:针对当前新股发行的种种弊端,日前新股发行制度第二轮改革重启。实际上,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99年就曾尝试过,2009年6月进行了第二轮改革。但事实证明,前两次改革都没有成功,新股发行的“三高”顽症依然存在。
导致新股发行“三高”的根本原因是,在一个市场估值体系严重扭曲的市场,新股发行价格的市场化,只会导致新股发行价格严重背离其内在价值,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在现行的中国股市管理体制下,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而是只盯着发行价,寄希望于市场本身的力量来纠正“三高”,那就永远也走不出循环往复又回到老路上去的怪圈。
构建一个理性、公允的市场估值体系,是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的前提。当大量严重资不抵债、无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壳公司”以平均8.01元的价格、22.97亿元“壳资源”价值招摇过市时,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必然导致发行价格的严重畸形。
新股发行市场化催生“三高”乱象
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价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创业板、中小板IPO中,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率的“三高”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6月至今年9月,创业板IPO的128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66.11倍、最高发行市盈率126.67倍、超募资金573.98亿元、超募率193.2%;中小板IPO共211家,平均发行市盈率50.99倍、最高发行市盈率90.36倍,超募资金1020.12亿元、超募率123.3%。
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99年,IPO也曾尝试过市场化发行改革,闽东电力一度以88倍的市盈率创下当时历史纪录。然而这家企业上市后业绩迅速下滑,最终沦为ST一族。其他同时期高市盈率发行的新股也大多表现平平,参与其中的投资人损失惨重,市场化发行改革最终草草收场。本轮重启市场化发行改革,且与创业板同步推出,有操之过急之嫌,很可能面临同样的结局。以“三高”面世的创业板是否能以高成长、高收益的光环成就投资人的创富梦想,还是最终令人梦想成空?
创业板“高收益、高成长”光环褪色
201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创业板业绩令人大失所望,其业绩增长率不仅低于中小板,也远低于主板沪深300成份股,而中小板较主板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可见,导致创业板及部分中小板个股IPO“三高”的内在原因并非是基于其成长性预期。
“三高”源于“壳资源”畸形估值
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49家,2009年末其净资产合计数为-203.23亿元。10月14日,49家公司收盘价均值为8.48元,是当日农业银行收盘价的3倍多!49家公司总市值高达1153.1亿元!是什么支撑起其千亿市值?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很多企业已经没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49家公司中,2009年度营业收入低于600万元的有8家,股东权益平均值为-5.27亿元,10月14日平均收盘价8.01元,平均市值为17.7亿元!。
600万元基本上相当于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收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年营业收入低于600万元,且已严重资不抵债,市值竟高达17.7亿元!纵观全球股票市场,大概也只有在中国特色的股市中才会有这样的奇迹!这些股票如果是在香港上市,早已沦为仙股。为什么在A股市场股价竟然在8元以上?是什么支撑着其庞大的市值?
对于一家严重资不抵债、且无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已经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其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都为0,股票的总市值理论上来说趋近于0。其惟一的剩余价值是其所谓的“壳资源”,即将其上市资格让渡于其他企业的价值。8家无正常经营活动、账面净资产均值-5.27亿元的企业,平均市值为17.7亿元,这意味着在A股市场,一个“壳资源”的价值高达22.97亿元!
上一篇:改良承销制度可除新股发行“三高”痼疾
下一篇:两大银行配股获批利好股市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