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或成今年投资主线 看好消费升级、双碳政策、国产替代
在资产管理行业,颜值和智慧并存的女基金经理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妇女节”前夕,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六位女基金经理,她们是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富国天润回报基金经理于渤、嘉实基金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常蓁、博时研究慧选混合基金经理冀楠、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和基金经理梁杏、大摩资源优选基金经理徐达。
她们认为,女性基金经理在研究和投资上更加谨慎,更注重风险,对投资标的质地把控更为严格,投资风格上更均衡。谈及市场,她们表示,对于2022年市场不必过于悲观,稳增长有望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需要注意地缘政策、疫情变化、通胀水平等风险点。
女性在投资上更有耐心更细心
中国基金报:作为女性基金经理,你认为在基金管理方面有哪些优势?投资上有哪些特色?
杨喆:巴菲特曾说:“要像女性一样投资,女性天生是很好的投资者。”通常情况下,能够且善于从事投资工作的人,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应该都不弱,但投资不仅需要理性和计算,也需要对市场的感知和瞬间判断,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女性的一些性格特征,比如耐心和细心,会给她们带来不同于男性的视角。一方面,大多数女性的风险偏好更稳健,更加倾向于净值慢一点但稳一点的提高;另一方面,很多女性更擅长精打细算,在投资时会考虑到许多细节因素对综合收益的影响,所以,在基金安全性方面也许会有独特的性别优势。
常蓁:整体上,性别差异在投资上的影响可能不会特别明显。如果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我想可能女性对某些行业的理解更深入、体验更直接。例如消费行业,由于大部分家庭中女性会负责家庭中支出分配,包括家庭日常必需品支出等,而且女性能消费的东西也远远多于男性,所以她对于消费行业的投资也会有一些优势,对消费趋势的变化、对消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消费产品的特点的理解都会更直接,也更敏感。这可能是女性在投资上相对男性的独有特色吧。
冀楠:女性基金经理在研究和投资上更加谨慎,注重风险,对投资标的质地把控更为严格,对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在研究和投资过程中也更加耐心和审慎。
梁杏:在工作中我没有性别之分,做事情不会考虑我是女性所以能不能做,只会考虑对公司、对渠道、对客户有没有好处。如果一定要说女性的优势的话,可能更善于沟通、更稳健一些吧。
于渤:我觉得女性基金经理和男性基金经理区别不大。投资跟性格有很重要的关系,但跟性别的关系不大。我们去观察一些女性基金经理,性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在投资中,女性基金经理可能更加细致。我的投资特色是偏绝对收益风格,投资策略偏稳健,比较注重风险管理,会把回撤控制放在首位。
徐达:做投资,个人的性格和研究背景带来的差别更大。不过,女性特质的确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优势,一是对风险更加重视,二是分析更加深入细致,也更有耐心。女性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相对更均衡稳健,倾向于在深耕细作中寻找投资机会,在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波动相对较低,力求为投资者带来更为稳健的长期回报。
对2022年全年行情不悲观
中国基金报:开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你对今年全年的行情怎么看?
常蓁:去年非常明显的特征是热门赛道受到市场追捧,一年下来,市场的表现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出现了比较强的分化,热门板块被抬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也有一些公司包括所谓的核心资产受到了压制,还有一些低估值的个股过去几年也受到了压制,估值仍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对这几类资产来说,2022年可能是回归或再平衡的一年。中短期而言,我们还是偏谨慎一些。目前经济增长经历比较强力的复苏后会面临一定压力。不过,从长期来说,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权益市场,中国相对于全球具有非常稀缺的成长性,将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方向,这个长期趋势是不变的。
于渤:站在当下时点,对市场不应特别悲观。首先,部分板块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回撤,也有部分行业今年年初以来回撤比较大,从性价比的角度或纯粹从基本面出发,展望未来3~5年,从长中期视角看,很多优质的股票已经不贵,它的风险收益性价比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从中短期视角来看,导致本轮下跌的核心风险因子可能还没有释放完成,或者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短期是否见底其实很难有特别高置信度的判断。把视角拉长,我觉得很多股票是具备投资价值的,我也会积极地寻找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
立足当下展望全年,我同样并不悲观。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如果抛开海外风险因素传导,纯粹只看国内的经济政策组合,现在的政策框架在资产配置体系里面并不是很差的组合。海外的影响虽然不能割裂,但它可能逐步地释放,也就是说未来是有变化的。所以,全年来看,其实不必太过悲观,尤其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仍有许多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梁杏:我们对后续的行情还是相对乐观的,开年的市场下跌未必决定全年的市场走势。今年沪深300指数大概率可能优于去年的表现。
徐达:今年经济面临增速下台阶、波动收窄的趋势,A股或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重在把握结构性机会。尽管存在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外围不确定因素,但长期来看,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市场对政策兑现效果的信心会逐步提升。
杨喆:去年表现比较强势的一些赛道,像新能源、军工、半导体,今年以来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从去年开始,大家就很明显地感受到市场呈现出波动大、板块轮动快的特点,今年很可能延续这个特点。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基民来说,选基、择时、配置的难度更大。短期内市场波动和分化可能难以避免,我们希望通过资产配置和适当分散去平衡收益与风险,力争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标,努力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争取更稳健的投资收益。
稳增长或成今年主线
看好消费升级、双碳政策、国产替代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今年市场主线是什么?哪些行业更值得看好?
杨喆:作为一条政策主线,稳增长值得关注。政策整体的方向和力度都很明确,这给经济基本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从股市估值面来看,今年以来市场连续调整,一些高估值板块回调幅度比较大,使得这些板块的估值较前期高点有所下降,部分性价比较高的板块存在配置机会。
冀楠:短期的市场主线切换频繁,比起预测,大部分参与者都是解读者的角色;长期的主线会更加清晰,消费升级、双碳政策、国产替代都是值得看好的方向。
梁杏:分享五条主线:养殖板块、稳增长、疫情反转、通胀和美元贬值、科技成长。
于渤:我觉得未来能够持续成长的行业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符合时代特征,二是有比较高的天花板,三是有好的商业模式,四是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沿着这些线索去挖掘,如新能源领域、汽车板块衍生的汽车智能化、高端制造、医药行业细分领域等,在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背景下,这些行业有望能够成长起来。
如果把视角拉近一点,2022年可能稳增长相关行业的估值性价比/风险收益特性比较好一些,这可能是比较好的投资主线。
常蓁:今年可能不再会出现热门赛道不顾一切地上涨,只看趋势不看估值的现象不太可能发生了,更多的会是回归和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今年的市场主线可能是稳增长,去年的主线在调结构上,今年趋势在稳增长上。在这个主线下,过去一直处于底部或困境中的行业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总结起来,我看好三类资产,一是热门赛道、短期景气非常强的行业;二是一些优质白马公司过去一年调整得比较多,逐渐消化了过去透支的估值因素,未来会有不错的收益率;三是过去一段时间受到压制、不管是基本面还是估值都处于底部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等,在稳增长背景下可能有好的机会。
徐达:基于板块间估值差趋于收窄的逻辑,加之政府对房地产政策逐渐松绑,在大周期板块我们相对看好大金融和地产板块。此外,与现代服务业投资方向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大消费板块也值得关注。
概括来说,现代服务业主要为面向消费者类(To C)的新消费以及面向企业类(To B)的相关产业链上的高端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在消费者端(To C),在今年宏观经济承压的大背景下,市场将更关注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上半年将重点挖掘必选消费品类的投资机会。在企业端(To B),在今年成本压力减缓、疫情缓和的趋势下,高端制造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弹性值得期待;同时,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很多以出口为导向的高端制造业公司在国际供应链里的相对份额将不断提升,加之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未改,现代服务业相关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值得重点关注。
2022年应均衡配置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有人认为,本轮市场波动呈现资金跷跷板效应,市场风格在稳增长和成长之间持续切换。你怎么看这一观点?市场风格会偏向哪一边?
杨喆:稳增长和成长风格的驱动因素略有不同,目前政策面对稳增长的支撑还是非常明确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也在逐步落地,但货币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仍需时间。成长风格上经历了前期调整,风险已有所释放,近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逐步进入“逢低吸纳”的阶段。因此,近期稳增长和成长之间的持续切换,其实是由于市场对各类风格投资性价比的判断存在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板块间分化和轮动的格局大概率会延续。在这样的环境中押注单一风格可能面临较大的波动风险,我们认为今年通过均衡配置分散风险或许是更具性价比的一种选择。
冀楠:一是从长期来看,我们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资金的持续流入保持乐观,但短期来看,不可否认市场的阶段性表现不佳会影响资金的流入节奏,因此,市场呈现了一定的存量资金迁移带来的跷跷板效应。二是稳增长和成长更多的是不同投资久期的资产,匹配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和投资风格,对于市场我们很难做先验性的预判。
于渤:在市场没有明显增量资金的前提下,是有可能出现跷跷板效应的。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风格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受短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无风险利率往下走或往上走,都可能对风格有一定的影响。但投资者不能持续做轮动,因为在不同风格间来回切换,这样的投资难度很高,应该把视角拉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最具投资价值的标的。
常蓁:今年的市场投资大的思路和方向主要是三类,一是稳增长的主线下,一些过去在底部的行业和公司的反转;二是壁垒足够强、竞争优势足够明显、能真正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经过过去一年估值的消化和调整后,今年如果放到全年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机会;三是在高景气、高成长的行业中去“翻石头”、找机会。在一些热门的赛道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细分行业,可能确实有非常不错的快速增长,但还要确定估值能够匹配,不能太绝对的高估,相对来说就是精挑细选。
梁杏:从目前经济走势和政策预期看,上半年市场风格可能偏价值,下半年可能偏成长。
徐达:跷跷板效应确实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没有增量资金,今年成交量相比去年还是有差距。我们认为今年风格相对均衡,更注重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因此,只要估值合适,都可能有机会。
关注地缘政治、疫情、通胀等
风险因素
中国基金报:今年市场有哪些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杨喆:今年市场有四个风险点值得关注:第一,近期地缘冲突不断升温,市场避险情绪也显著加强,在情绪主导下可能出现短期超跌,各大经济体后续的博弈也会使本就处于瓶颈的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承压;第二,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面临了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美国通胀率陡峭上行,形成“类滞胀”格局,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大家阶段性地担忧货币政策收缩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第三,虽然2021年以来疫情的影响在逐渐减小,但近期奥密克戎肆虐,未来疫情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最后,债券方面信用风险需要重视,去年地产三道红线的影响使得民营房企风险频发,房企自身流动性呈现乘数收缩,今年市场对高杠杆民营房企的避险情绪短时间难以修复,其仍面临流动性压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年市场仍处在波动加剧、结构分化的行情之中,投资者赚钱的难度加大,如果集中配置单一风格可能面临很大的波动风险,因此,建议适当分散、均衡配置,避免波动过大导致心情焦虑或非理性投资行为。
冀楠:关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
梁杏:关注国内稳增长力度、美联储加息节奏、国际关系等。
于渤:首先,海外市场风险传导,主要关注美联储货币收缩,这其实是对全球的流动性进行收缩,可能对一些成长类板块、高估值板块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并不是简单认定美联储收缩货币政策就是风险,只有当它收缩的进度、频率和力度超出预期时,才是一个风险;如果符合预期,甚至低于预期,就不是真正的风险。第二,地缘政治的风险,如俄乌战争走向、中美贸易摩擦是否升级等。第三,关注中国经济增速以及信用风险。
常蓁:地缘政治和疫情都是我们一再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短期对市场会有影响,未来我们更应关注是否有突发性的外部因素等。
徐达:今年市场向下空间不大,我国货币政策是“以我为主”,不用过度担忧海外扰动,风险主要来自过去结构性行情下累计收益大、估值过高的板块和个股。
上一篇:广发、博时、嘉实、国泰、海富通等基金经理分析师最新研判来了
更多"稳增长或成今年投资主线 看好消费升级、双碳政策、国产替代"...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