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直投开闸前 先闻“股市禁入”声(4)
跨境人民币结算推至全国:激辩外储恐高症
屈指两年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五地试点扩展至全国。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则告诉记者,此项政策有利于企业选择结算币种,避免汇率风险。
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此项业务却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一些业内人士担忧,进口结算额大于出口间接推高了业已高企的外汇储备。但也有机构认为,由于此项业务在一些行业的微观基础并不扎实,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足够的动力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屈指两年全铺开
央行昨天披露,央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河北等11个省份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等四地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
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两年多的时间,此项政策完成了由少部分地区试点至全国铺开的历程。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0年6月,试点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区、市,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试点业务范围也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
央行昨日表示,自2010年6月结算试点扩大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序进行,企业和银行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需求不断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12月底,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5093亿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上周在香港就已经明确表示,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
赵庆明告诉本报记者,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的时机早已成熟,这也体现了公平性。因为,试点地区的企业可以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选择结算币种,避免汇率风险。
在当前欧美债务危机动荡的大背景下,汇率波动正在成为出口企业的一大心病。
东莞一位企业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即指出:"从接到订单,到交货结关,我们中间要有30~60天的时间,这期间,人民币可能又升值了1个点。"
多出来的300亿外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促进贸易便利化上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一个客观存在的影响是,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和进口数额在比例上出现了不对称。
进出口结算数额的不对称又变相推高了外储。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曾表示,在跨境结算中的出口贸易,因为人民币用得比较少,所以导致了跨境贸易中出现了货币替代的现象。
也就是说,原来进口企业进口商品要找银行,银行找央行买外汇,而现在不找了,直接用人民币支付。这就造成原先的外汇需求沉淀在央行。
"这是近两年来,外汇储备增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殷剑峰说。
今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分析2010年外储增长时也指出,原因之一就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现井喷。
管涛称,虽然出口人民币结算还存在一定障碍,但在进口中,人民币支付增长很快。
外汇局通过银行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制核算,2010年进口人民币结算额折合400亿美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其中进口13948.3亿美元。
另一个更加庞大数字是中国的外储。
截至2011年6月末,外储余额达31975亿美元,同比大增30.3%。
对于上半年外储的增长,分析人士也认为,除了既有因素外,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迅速发展也助推了外储的增加。
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4090.3亿元,其中实收1037.8亿元,实付3052.5亿元,收付比为1∶2.9。
换句话说,二季度实收和实付差额2015亿元人民币,这也相当于外储额多出大约300亿美元。
而在第一季度,上述收付比高达1∶5。
赵庆明表示,二季度收付比的下降主要是6月国际上看空中国经济。目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有所回升,收付比也将有所回升。
微观层面的考量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尚处于部分地区试点阶段情况下,货币替代问题就已然显现。
如今此项业务推广至全国,更增添了外界对其间接推高外储的担心。
赵庆明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这一问题难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法。
他建议,在当前的情况下可减少"双顺差"局面。
关于今年的外贸走势,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昨天表示,今年全年进口增长有望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其中的因素包括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
外储"恐高症"之余,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所阐述的观点却显示,或许问题并不如想象的严重。
上述报告称,虽然短期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增长迅速,但在其他配套政策没有实质性改变之前,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能会出现放缓。
报告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出发,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微观基础并不扎实。
报告称,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初级产品占比较高。目前,初级产品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占比达30%左右。在国际贸易中,初级商品一般使用美元标价,并且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为了减少财务成本与汇兑损失,境外企业倾向于在进出口环节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而我国占比较高的加工贸易,进一步挤压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空间。"报告认为,我国对外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除非是将资金用于中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动力并不强。(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黄诗欣)
更多"跨境人民币直投开闸前 先闻“股市禁入”声(4)"...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新研股份(300159)
投资亮点 1.公司是专注于中高端农牧业机械产品,以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以及替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