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集结 打破垄断全球领先成标签
科创板鸣锣声渐近,25名科创“新兵”已集结完毕。7月22日,它们将携手共进走上资本市场的新舞台,开启A股证券化的新征程。
“它们是幸运儿,是先行者,更是试验者。”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资深投行人士评价。
为什么是这25家公司?在该投行人士看来,这些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信息披露质量在受理企业中较为突出,科创属性较为明显,市场认可度较高。科创成色、研发投入、技术基因等综合实力,决定了这些企业可以快速脱颖而出,并在科创板上市进程中拔得头筹。
当然,尽管科创属性已经获得透明、公正地检验,但未来的成长性、竞争力仍需要进一步到资本市场中去锤炼、验证。
“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站在更高平台上一次新的出发。”有拟挂牌公司的创始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态,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市场各界尤其是来自投资者的期望。
四大新兴产业领跑
科创板的定位很明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首批25家拟挂牌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较高。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13家,占比52%;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公司各5家,分别占比20%;生物医药公司2家,占比8%。
从地域来看,科创企业的聚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此次拟挂牌的企业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公司各有5家,江苏4家,浙江和广东各3家,陕西2家,福建、黑龙江、山东则各有1家。
从产业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处于领跑位置。有行业专家分析,这些行业中,我国已涌现出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拥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为例,该板块已初步聚集了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产业链的优秀公司代表。如中微公司,自主研发的刻蚀设备打破国际领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被视为冉冉升起的国际半导体装备“新星”;中国通号是保障我国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核心企业,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安集科技则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自主供应能力。
其他三个板块的情形类似。在高端装备领域,天准科技打破了少数国外企业对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长期垄断;新材料领域,西部超导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成功开发出第一个国产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创新医疗器械生产商心脉医疗,还有微创医疗器械“领跑者”南微医学。
研发投入折射科创成色
研发实力是检验企业科创成色的一个硬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5家首批拟挂牌企业中,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的有10家,其中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最高,达到32.42%,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和心脉医疗均在20%以上。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平均值为11.31%。
上述科创企业的研发投入数字意味着什么?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相对A股各板块上市公司,科创板申报企业更加轻资产,研发投入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上市公司。进一步将样本范围扩大到目前整体申报的企业,邵俊认为,科创板申报企业的科创成色要好于A股平均水平,无论是研发支出比例、收入增长性、毛利率水平等,这也凸显了科创企业的硬科技属性。
以具体的公司为例,虹软科技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据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30%。
虹软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及其子公司经过20 多年在数字影像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长期研发投入,积累了大量底层算法。据悉,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三星、华为、小米、OPPO 的主要中高端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
安集科技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也是一直精益求精。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公司研发投入为4288.1万元、5060.69万元、5363.05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1.81%、21.77%、21.64%。安集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产品与不断推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技术同步的关键。
高端技术的转化能力再次体现了公司的硬科技属性。据披露,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方面,安集科技的14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节点,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研发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0项。
技术转化赋能高成长
厚积而薄发。持续研发投入的目的,是增强技术储备助力公司快速成长。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5家拟挂牌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均值为23.84亿元,净利润均值为2.85亿元,绝大多数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在报告期内快速增长,具备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经营成果,并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显示了较好的成长性。
在首批挂牌企业中,中国通号摘得多个之最,包括796.79亿元的总资产(2018年度,下同),21.97亿股的预计发行股份,106.82亿元的拟募资规模,以及400.13亿元的营业收入,34.0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等。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国通号已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并推动高铁、货运铁路编组站自动控制技术在全球市场领跑。
依靠核心技术优势,中国通号的业绩也是稳步增长。2016年至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7.70亿元、345.86亿元和400.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98亿元、34.37亿元和37.17亿元。在本次超百亿的募资规模中,公司计划将超过66%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及生产,其中46亿元用于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25亿元投入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得益于先进技术的高效转化,澜起科技也已形成良好的盈利能力。据披露,2016年至2018年,澜起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51.20%、53.49%和70.54%,增长迅猛。报告期内,内存接口芯片产品的毛利率更是分别高达63.00%、65.84%和70.82%。
高毛利进一步带动了业绩高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澜起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8.45亿元、12.28亿元和17.58亿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长幅度为45.3%与43.2%;净利润分别为9280.43万元、3.47亿元、7.37亿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高达273.8%和112.4%。
在拥有了核心技术优势后,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推动心脉医疗快速成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为3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48%。主动脉支架类产品及术中支架类产品为目前公司收入来源的核心,报告期内其收入占比超过95%。
浩悦资本副总裁郭一信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心血管介入器械的安全性和复杂性,植入类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注册极其严格,因而市场上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心脉医疗凭借其核心产品,国内外几十项专利授权,多次申请获得国内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充分反映了公司良好的成长性。”
更多"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集结 打破垄断全球领先成标签"...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中衡设计(603017
投资亮点 1、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供应商之一,主营国内外各类民用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