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托业转型的向上力量
2017 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必将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重点行业奋发有为。当前,我国信托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紧密联系已变得越来越强,而信托业在深入研判新变化和新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业务空间,为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增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
2015 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为16 万亿元,2016 年9 月末跨入了“18万亿元时代”,11 月末正接近19 万亿元,整个行业的奋进势头在经济增长趋缓中仍有着上升的潜力。
准确把握经济大势
2016 年第一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6.58 万亿元,同比增速是15.06%,季度同比增速、环比增速都出现下降。第二季度同比增长8.95%,环比增长4.28%,这是自2010 年以来,信托资产同比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投资缓中趋稳,企业效应改善,经济向上迹象好于预期。信托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在第三季度呈现新的上升势头,全国68 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8.17 万亿元, 同比增长16.33%,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再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经济面;另一方面则是信托公司紧紧抓住经济稳定增长带来的实体经济部门资金需求的市场机遇,加大力度开拓新的业务,提升信托资金的管理能力。
事实上,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扩大的上升态势是信托业对宏观经济和政策取向及其实际成效的准确把握,尽管不能说是无误的判断,至少在研究的基础上有可能制定更接近客观方向的经营决策,实际业绩是最好的例证。
为此,2017 年,信托公司还需要在宏观经济走势和新的业务开拓方面下功夫,把握大势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业务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创新,是中国信托业能够快速成长的基因,正是凭借这一优势,信托业在发掘行业制度优势和市场潜在需求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2014 年以来,在“99 号文”等系列监管政策规范下,融资、投资、事务管理类业务曾经是信托业务的“三分天下”格局,到2015 年第四季度末则是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分别达到37.63% 和36.06%,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两个风火轮。2016 年第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4.02 万亿元,占比是22.11% ;投资类信托规模是5.85 万亿元,占比32.19% ;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是8.30 万亿元,占比45.7%,事务管理类信托一跃成为最大的信托业务部门,行业转型确实是有成效的。
推动业务转型,始终是信托业能够不断跨越各种障碍的发展动力,2015年和2016 年连续两年的增资扩股潮既是信托公司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为今后拓宽业务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实力基础。随着信托公司自身资本实力壮大和资产管理能力处于持续的提升期,投资类信托占比会有所提升,以适应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2016 年12 月中旬,集合信托产品市场明显呈现出升温状态,有6 款产品成立规模超过10 亿元。信托市场回暖见好迹象将有利于信托行业的良好向前发展。
当下,信托公司正纷纷发力,主动谋求转型。在实践中,很多项目不仅需要贷款融资,而且需要股权投资,新的“股权+ 债权”的资金配置模式正在涌现出来。信托公司要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机会,以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丰富产品模式,在私募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展符合中国实际的业务,这将使得信托业的绝大多数业务与经济结构升级如同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进而强化了信托业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并将再次以更多的业务创新来加快行业转型。以产融结合着力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要防范任何金融风险的根本之策是应当大力推动金融部门将资金配置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重点,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2016 年前10 个月,资金市场的“徘徊”、“空转”等成为不少金融机构在“资产荒”、“项目荒”背景下的困惑,这些说法是一种对金融功能认识的肤浅表象,背后的真正深层次根源是这些机构未能静下心来去思考中国经济系统性结构的变化,更不愿意动用资源来全面研究经济转型的规律及下一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然而,绝大多数信托公司却把发展目光转到产业层面上,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深度介入实体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信托业应有的贡献。
2016 年第三季度末,大约有16 万亿元的资金信托流向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到2016 年11 月末,信托资金中有64%左右的资金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占36%。对信托业而言,金融同业合作的前提并非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空转”,而是以更高资金配置效率来重新布局资金,是要努力提高金融资源效率。
2017 年,关键要强化对产业的研究,找准产业风口。信托业将延续支持实体经济部门的基本思路,应根据经济结构变动来找到有更高增长前景的部门来配置资金。
一方面,随着需求结构日益趋向高质量和高标准的商品与服务部门,这些部门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供给体系的升级;另一方面,充裕的流动性可以为那些回报率更高、同时又满足新需求的经济部门提供资金。
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存在所谓“脱实向虚”的关键之处是金融机构并没有认清资金应当流向什么样的实体部门,解决的办法是信托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来深入解剖经济转型中的发展重点,可以用“股权+债权”以及P P P 等方式使资金与实体部门同命运、共呼吸。产融结合正在成为信托业响应中央政府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号召的具体行动。由此可见,信托业在培育和发掘产业的市场前景方面,已在产融结合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资金收益与风险可控的双重考虑下做好了资金配置方向的调整。
2017 年,包括信托业在内的金融机构理应树立“脱虚向实”的金融理念,要在继续坚持提高资金回报率的商业生存原则的同时,在信托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花大力气。
在调结构中布局新的资金配置方向
2016 年下半年的各项经济和金融指标显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正面信号,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指引了经济方向,“稳”与“ 进” 的两个大局已定。2017 年,机遇始终存在,信托公司只要去寻找、去发掘、去整合,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经涌现出来。
第一,工商企业是信托资金投向的最大部门,信托业要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投资机遇。2016年第三季度末在资金信托流向的20个行业中, 有1741.09 亿元投向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2015年第三季度末的938.08 亿元增长85.60%,而同期资金信托的全行业投资总额增长率为11.41%。前者比后者要高许多倍。
目前,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军工、高端制造、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产业正成为实施产融结合的产业载体模式。例如中航信托以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的方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一叶知秋,信托公司应适时把握科技产业兴起所需要的资金量,在提高信托资金回报率的同时推动行业的创新转型。
第二,基础产业类信托资金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有地方政府财政或信用担保,是安全性高、相对收益也高的投资品种。未来5 年内将要实现1 亿左右农村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将衍生出大量基建投资的金融业务机会。有关基础设施投资的P P P 项目一直是信托公司关注和介入的领域,而PPP 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更是2017 年信托公司新的业务重点,要在打通资产端和资金端方面开创新的思路。
第三,探索新的信托业务。2016 年,信托产品的投资正不断向外延伸,创新品种日益增多。如教育消费等正成为集合信托产品的标的,给投资人以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从发展趋势上看,教育类信托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016 年9 月1 日,《慈善法》正式颁布,信托公司将充分发挥其推进慈善信托的担当作用。此外,海外资产配置也提供了一条提高信托资金回报率的新途径。
第四,信托登记制度利好来袭,扩大信托业务可期。2016年12月26日, 中国信托产品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是信托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进展,夯实了信托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信托业发展的制度利好。这一制度建设为信托产品及受益权登记、公示确权、信息披露、流转交易等业务提供了平台,将更有利于信托公司在这一制度保障下扩大信托业务。
上一篇:集合信托单月发行规模首破两千亿元
下一篇:信托收益率企稳 固收类产品或回暖
更多"2017年,信托业转型的向上力量"...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友阿股份(002277)
投资亮点 1.公司收购中山集团商业性资产和友谊宾馆经营性资产,其中中山集团商业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