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效应:利率市场化“再加快”
酝酿20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有了眉目,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了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银行从此有了自主定价的空间,长期来看会引导银行的转型。中信证券分析师褚建芳则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在新预算法、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和多种金融工具的创设等改革措施配合下,使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再加快”走出关键的一步。
存款保险:保护消费不保护投资
我国早在1993年,即着手研究论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经过20余年的金融市场建设,目前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曹远征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放缓,银行监管缩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导致储户发生挤兑,因而存款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征求意见稿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经过央行的计算,能够覆盖中国99.63%的储户,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护储户利益,而且,限额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做出调整。曹远征表示,50万以下主要是消费行为,这意味着消费受到了保护,而50万以上主要是投资行为,投资本身需要承担风险。
偿付限额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国际上看,偿付限额一般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倍,例如美国为5.3倍,英国为3倍,韩国为2倍,印度为1.3倍。而我国是人均GDP的10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储蓄率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款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特性。
并非所有类型的存款都被存款保险覆盖到,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等,在征求意见稿中是除外的,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存款保险主要是针对无辜的第三方,他并不知道这个机构的经营风险情况,所以才有保险,而金融同业和这家金融机构的高管应该是有这方面信息的,所以不在保险之列。
对银行是双刃剑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出台后,对银行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比较大,但银行的整体成本会有所上升,具体而言,大小银行受到的影响又会不同,对于中小银行的储户有一定的保护。
“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征求意见稿显示。周昆平认为,上述条例表明风险高的银行费率高一些,这个对大行更为有利,因为大行的倒闭可能性比较小,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小一些。
不过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中小银行,他表示,今年年底前,动作麻利的民营银行,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等,将可能正式开业。如果存款保险能够尽快出台,那么原来备受争议的民营银行股东“兜底条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存款保险降低了民营企业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
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存款额度超过50万的储户,为了分散自身风险,可能会多选择几家银行存款,而这对于潜在风险较高的银行而言,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储户存款的安全意识会传导到银行,以前银行间的竞争主要是拉存款,以后将主要是服务和安全。
在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生态建设是大有裨益的。原来商业银行是没有破产的,存款保险制条例出来以后,商业银行才有可能破产。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过去有国家隐性兜底时,银行赚的时候归自己,赔的时候归国家,归全体国民,这种方式极不公平。所以存款保险制度对现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公众的风险意识,对于机构的激励机制,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再加快”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这两年像是坐了一次过山车,从“加快”到“有序”直至“再加快”。今年7月23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表述已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加快”变为“有序”,然而11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11月21日晚间,央行决定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11月30日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出台自然也是“再加快”的表现。
为何利率市场化会再次加快进程呢?中信证券分析师褚建芳认为,配套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利率市场化此时可以“再加快”的关键,包括新预算法对于地方债务的限制,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和多种金融工具的创设,其背后隐含的经济结构变化则是“后地产时代”。
由“加快”变为“有序”,其政策背景是利率市场化会抬升银行的资金价格,或将抬升银行的贷款利率,导致社会融资成本的上升,然而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褚建芳表示,在新的预算法下,地方融资得到控制,国企的市场化使得国企融资的利率弹性增强,包括PSL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正在试图打造中期利率走廊。同时,在“后地产时代”的大背景下,地产也不再是“高利率”的标杆。辅以整体改革措施,不再是单兵推进,这些才是为什么此时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利率市场化“再加快”的关键原因。
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被普遍看做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制度准备。然而,仍有观点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看法较为保守,因为利率市场化可能会使得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更为严重。在利率控制下,银行从事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受到抑制,而利率管制一旦放开,加上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这种抑制的释放可能为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不能高估存款保险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而如何避免存款保险制度与利率市场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效发挥其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是利率市场化下一步改革中需要谨慎探讨的问题。正如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曾对存款保险做出的评论一样:存款保险就如同核电站,如果操作得当,我们可以从中获益,但只有具备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它失去控制;而一旦失控,其造成的危害将会波及整个国家。
上一篇:经济持续下滑 政策放松在途
更多"存款保险效应:利率市场化“再加快”"...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