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货币政策框架让债市充满不确定性(2)
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四个积极变化
目前信用债已经发展到12万亿元的规模,直接融资比重提高,有助于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的链条和时滞。“这次‘微刺激’,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上有四个积极变化。”安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李勇这样认为。
第一个积极变化,是对商业银行季节性流动性管理上,央行从过去被动救助改为主动出击,我们可以看出在SLO、SLF上做的一些努力,今年货币市场利率是比较平稳的,资金也没有出现特别的紧张。SLO是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是指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12家主要机构,可以在流动性短缺或者盈余时,主动与中央银行进行回购或者逆回购的操作,操作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天。SLF即(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第二个积极变化,是货币政策传导链条明显缩减,从货币宽松到信用宽松的时间变得更短,宏观调控意图落地的时滞减少。“今年央行对华夏、民生银行等进行定向再贷款,直接投向于三农、小微领域,缩短了传导链条,降低了融资成本,更快地贯彻了宏观意图。”李勇认为,宽货币条件下,与银行风险偏好、投资风格不同的基金、券商等机构有了更多资金认购信用债,这也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积极变化,调控政策的执行上更加精准,扩大了流动性调控的范围。“从对银行流动性调控的范围来看,原来主要是针对大行的总行,现在不仅扩大到股份制银行,还能通过SLF直接触及到各分行去,定点发力、更为精准。”李勇认为。
另外,逆回购的常态化改变了银行对这类工具的看法。“原来资金非常紧张的时候,商业银行去找央行做回购是很丢脸的事情,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常态化之后,大家也习惯这种调控方式,银行领导少了这种顾虑,也就能更好地配合央行实现平滑市场流动性的意图。”李勇解释说,从调控频率上来讲,SLF和SLO是可以当日就释放流动性的,这改变了之前正逆回购一般是周二、周四才可以操作,也就是一周只有两次的弊端。原来是每周两次,现在是每天都可以实现,对流动性疏导更加及时。
第四个积极变化,是调控的方式从过去的行政指令转向利益驱动,这一点怎么来看?“提到定向降准,我们都会算一下银行释放了多少流动性,另外一个角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更多是央行对其输入了利润。”李勇举例说,可以这么看,准备金利率是1.62%,但是配置到资产上来讲,配置到债券上也有5%左右的利率,配置到贷款,一般性贷款利率是7%点多,就按5%左右算,也有3个多百分点的息差收入,每释放100亿准备金,能产生3个多亿的毛收入。
这四点来讲对市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方面是政策调控的周期会变得更短,市场流动周期切换会更快,随着传导机制的变化,政策调控周期更短。
另一方面是季节性波动会减少,从具体投资上来看,做杠杆交易更合适。“利率偶尔的高低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于资金是不是能够续借。从全年来看,比如说交易所利率,全年拍下来是3%,这种利率对做杠杆很好,因为银行间也是资金总体上来讲不会出大问题。”李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央行将成为债市更关键、更具决定性的玩家“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对资产市场的影响,主要是从短期和中期两个维度看。”赵巍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短期来看,一些新的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有利于保持资金面稳定,减少极端资金冲击对大类资产市场的一些影响。对债券市场而言,短期来说有利,“但是中期来看,还是要看实体经济到底是加杠杆,还是去杠杆。如果继续走向原来依赖投资的老路的话,加杠杆的话,则对债市影响短多长空,反之是对债券市场的一个中长期的利好。”赵巍华认为。
在赵巍华看来,未来债券市场跟现在不太一样,央行或成为一个更关键、更具决定性的玩家。未来市场会像银行间外汇市场一样,呈现一种分层的交易,如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层交易。此外,未来债券市场的游戏规则会发生一些系统性的变化。
虽然现在处于保增长的渠道还需要三类国有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进行加杠杆来保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的话,由于投资收益率下降,未来去杠杆进程是不可避免的,而平稳的去杠杆进程所必备一个条件——宽松的资金链和较低的利率水平。而这种基础货币发行方式转变,这些新工具出现,至少是对中长期视角下的债券市场牛市来说,提供了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但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在具体从事市场投资和市场分析的时候,很多时候还得且行且看。”赵巍华坦言。
更多"重构货币政策框架让债市充满不确定性(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