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10多次考察银行 为何这次规格最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下午到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考察,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系统座谈会。
“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通过梳理中国政府网的公开信息发现,李克强上任以来至少已经11次考察银行。这次他考察央行与建行,背后又有哪些信号释放?
规格最高
公开报道显示,李克强此次考察之行,有三位副国级高官参加,分别是分管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有“国务院大管家”之称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
从20日金融座谈会的座次来看,马凯与杨晶作为随行人员,分别坐在李克强的左右两侧,而周小川则坐在李克强的对面,在座谈会上发言。在《新闻联播》“参加上述活动”的人员名单中,只有马凯与杨晶,却没有周小川。
但即便如此,三位副国级领导人同时在一次考察中出现,这在总理的历次考察中是非常罕见的,过去10次总理赴银行考察,这一情况也从未出现过。
一般来说,总理的京外考察如果涉及金融议题,杨晶与周小川会随行。2015年4月17日,李克强考察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并召开金融座谈会,马凯曾经参加,但这次考察周小川因故未能出席——彼时,他正在华盛顿参加IMF—世行春季年会。
其实从各自分工来看,三位副国级领导参与金融问题的调研并不意外。但连续两年在京考察金融机构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无疑显示了金融问题的重要性及复杂性。
比如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当下无需讳言,但方法各有不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刚刚在第五届金融街论坛上表示,要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不良资产领域,以此作为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措施;《人民日报》21日则刊登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发来的稿件,特别提到了重庆对金融行业“约法三章”,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不许搞股转债、债转股。
多项金融问题目前仍有待凝聚共识。距离每年7月以分析经济形势为议题的政治局年中会议日益临近,考察得到的结论或将为高层定调提供研判依据。
总理历次考察哪些话题最受关注
从过去十次考察银行的行程来看,工、农、中、建及邮储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仍然最受李克强关注,他一共六次前往考察。此外,李克强还曾两次考察央行,两次考察民营银行:分别为泰隆银行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通过梳理发现,在总理的历次考察中,这些话题最受关注——
第一,金融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例如李克强曾特意考察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并在银行的电脑上敲下放出贷款的回车键。李克强在这里表示,要通过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而今年5月在湖北考察时,李克强曾考察十堰市农村商业银行北京路支行。官方报道称,在这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里,总理足足停留了10多分钟,就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的税负变化进行提问。其中,周小川与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全程参与了这场小范围讨论。而李克强在这里特意强调,一定要避免税负增加转嫁给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本次李克强考察建设银行时,建行一层大厅内的大屏幕上特意打出了“履行国有银行职责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标语,而李克强亦在建行“助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展板前驻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李克强定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初始阶段的融资难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管理本身便是金融的核心要义,如何在推动双创与维护金融安全之中找到平衡点,这可能是当前需要探究的命题。
第二,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两年,李克强曾两度考察上海自贸区,先后赴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以及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考察。两次考察中,李克强曾提到自贸区实行的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试验,并提出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
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这本身便是上海自贸区的使命之一。去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曾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率先建立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路径和风险管理方式,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正式进入3.0版。
第三,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与去年的金融座谈会相比,本次座谈会上,有一个问题李克强加强了论述的力度,这就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他表示,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守土有责,尤其要加强对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交叉感染风险的监测、识别和预警。
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改革的具体思路尚不清晰。在学界目前至少存在着五份改革方案,即“一行三局”模式(在央行下设立银监、证监和保监局)、“一行两会”模式(央行和银监会合并、保监会证监会维持不变)、“一行一委”模式(三会合并成立综合金融监管委员会)、“超级央行”模式(三会并入央行)以及在现有监管框架下新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
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就在近期透露,中国将对现有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但目前各种各样的讨论都有,需要慎重考虑哪种架构才能更有效管理风险。
而此前,彭博曾援引知情人士称,每五年召开一次、本应于明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提前到今年,其中会议的一个重点便是推进监管机构改革,防范新时期的金融风险。
只不过,当前各方争论显然尚未达成共识,新监管方案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金融工作会议是否提前召开,既难证实,也难证伪。
考察议题影响哪些政策出台?
那么,总理考察银行的成果是否会直接投射在相关政策上呢?在一些时候,考察的议题的确会对相关政策的出台带来影响。
2014年3月李克强曾在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考察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一周之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措施,并直接推动了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的成立。
但考察金融机构对于央行降息降准的影响或许不那么直接。2014年央行的两次降准与一次降息的确都发生在李克强考察金融机构之后的两周之内,但2015年央行五次降息降准与李克强考察银行的时间关联度便并不密切。毕竟,考察银行更多聚焦于资金配置和投向结构,而调整货币政策更多要视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而决定。
有专家便表示,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仍然存在的前提下,当前央行降息的空间不大。而近期跨境资本流动趋稳,央行亦适时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资金面总体无忧,央行降准的可能性亦在降低。
当然,在年中召开金融座谈会,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今年5月,M2和社会融资存量双双回到13%以内,货币政策明显趋向于稳健。
下半年,货币政策 “稳健”与“灵活适度”的天平是否会发生变化,或许有待进一步研判。
更多"李克强10多次考察银行 为何这次规格最高?"...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深圳华强(000062)
投资亮点 1.《熊出没》电视动画片是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是公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