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香港带来「供给侧」投资机遇?
疫情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并导致他们减少了消费,多国政府因此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措施去帮助及支持经济,但有评论认为,一些地方在支持经济方面做得太少,而且可能为时已晚。
如果经济不能比预期更快地复苏,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将会被扩大。不断扩大的差距会引起负面的资源供应冲击,很可能会导致物价上升,世界经济便因此陷入滞胀。
大多数帮助经济的措施,都计划以不同形式的刺激消费方案,使疫后地区经济受惠,但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壁垒,全球经济早已变得不太一体化了,加上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消失,结果可能导致此类刺激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有分析认为如果主要经济体能够把握机会增加对「供给侧」改革的投入,加大对疫苗供应、科技及基础设施的投资,疫后世界经济就会变得更强大。本文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分析,并希望找出合适的投资机遇。
疫苗接种推动的经济前景
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指劳动及生产力的释放,故此一些分析认为由于全球疫情尚在继续,生产力尚未完全恢复,经济复苏速度显得缓慢。现在,各个经济体都寄望于疫苗接种,希望在获得群体免疫后可以全面开放经济,带动生产力复苏。
正当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疫苗充足的情况下,面临施打疫苗的犹豫,许多新兴经济体在获取疫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毫无疑问,世界经济的恢复工作将需要侧重于疫苗的「供给侧」改革及投资,向有需要国家提供疫苗援助。
消费刺激可能起不了作用
没有证据表明消费刺激确实有预期中的经济成效,但疫情期间的资源供应紧张问题,已经导致许多原材料、消费品甚至半导体出现短缺。证据已经表面,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将会主导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消费变量下收入的增长将刺激支出,并促进经济发展。但这种增加只是暂时的,弗里德曼认为,暂时的收入增加只会导致消费的短暂小幅增长,尽管一般消费品的需求会因为该些刺激而略有增加,但经济活动仍然低迷,企业因此没有增加产能的诱因,假若政府仅利用财政措施或将资金用于刺激消费方面,而不提供诱因或帮助去鼓励「供给侧」改革,结果很可能是推动不了整体经济增长。
世界与中国合作将是更好选择
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动力,并且给市场带来很多投资机会。随着人群聚集及社交限制的解除,很多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已经开始从疫情中复苏过来。
疫情给全球化经济带来了新挑战和可能性,虽然有声音提出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将部份生产力搬回各个经济体的本土,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受到通胀预期的威胁,很多分析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美国现在所需要的,应该参照美国在列根总统时代的措施进行改革,如果试图增加消费刺激,只会导致更多的通胀。
事实上,通胀是否会很快消失将取决于生产力和经济需求,加息只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信贷供应减少,导致消费信心加速下降,并会引起更多失业,最终使到经济严重下滑。
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必然也存在某种合作关系。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早在疫情前就已启动,经济结构被不断优化,在中国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侧」改革较为容易取得成效,除制造业外、包括金融服务和科技在内的第三产业,已经对中国和世界GDP有所贡献。香港及世界如果可以与中国合作,仿效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措施,将会在疫情后实现更快的复苏。
结语: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投资机遇
香港如果可以更好地采纳「供给侧」改革建议,将会是提高生产力和减少失业的最佳方法。「供给侧」改革重点是在于提升社会的生产力和帮助整体经济去杠杆化,为了更有效地增强消费信心,降低失业率比派发消费券是更为可行的方案,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生产力及盈利的恢复。
香港要实现「供给侧」改革,需要最大化就业,去年国泰航空(SEHK:293)因为疫情大幅裁员,港府可以考虑引入措施使失业的劳动潜力发挥出来,将经济刺激重点从消费领域转向「供给侧」激励,例如:以税务优惠鼓励国泰及其他企业再聘用失业劳动力。
另一方面,港府亦可以研究与港铁(SEHK:66)加快土地发展流程,善用车站上盖物业的「供应」潜力,适度放寛用地的发展限制、扩大或合并用地、加大地盘面积等等。
为了提高生产能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香港可以争取获得更多国内资金作为金融业的直接投资,也可以参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疫情过后,世界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变得更加一体化,共同实现更好的复苏。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并不构成任何个人化的投资劝诱或建议。作者没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下一篇:债息愈堕落 为何领展愈快乐?
更多"疫后香港带来「供给侧」投资机遇?"...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