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近日有研究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总体工资水平将上涨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引发舆论热议。笔者认为,工资涨幅在5%至10%区间,符合中国经济真实现状。
一是宏观经济总体“平稳向好”为工资上涨提供足够空间。近年来,虽然中国总体工资水平仍然在不断上涨,但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虽然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6.9%,是6年来最低的。但是,去年我国连续第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200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低于5%的控制目标。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分别为6.6%和7.5%。这都是由于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与薪酬在增加,使得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老百姓“涨工资”的根据地转移到了服务业。
二是食品等民生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去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较2014年进一步回落0.6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年度3%的预期目标,也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尽管CPI如此之低,但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每天离不了的“衣食医”却是在上涨。去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衣着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0%,猪肉价格上涨9.5%,鲜菜价格上涨7.4%。先把别的因素放在一边,每隔两年,按照两年的物价上涨水平涨工资,也只是达到了生活水平不下降的状况。
三是人均生产率持续提高。随着高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对操作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程序越来越被机器人所替代,而作为机器人的管理者,其工资自然就应该提高。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相比,创造的价值不一样,工资也不一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约有60至80%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取得的。越是经济发达,工资在成本中的比例就越高。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因此,通过几年的努力,提高比例,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率提高了,要体现在涨工资上,涨工资有钱了,才能够去消费,这一点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尤其关键。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3.3%。因此,可以这么说,涨工资,扩大消费,也是在为增加GDP做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使得企业有能力消化涨工资带来的成本。企业主对此不要有太大压力,因为涨工资可以成为一种经济动力。应对的关键是用新兴利润化解涨工资的压力。即使是在产能最为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可通过合并、转行、走出去等方式来化解。▲(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上一篇:从“陷阱”到“馅饼”: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下一篇:专家: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它并不会发生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和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公司的三大传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