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还没上市就遭监管警示 6家中招!原因竟是
IPO现场检查6企业领罚单 疏流堰塞湖监管层双管齐下
监管层可能通过处罚以及进行财务核查的方式,对企业形成威慑,旨在清理IPO堰塞湖问题。
一级市场风起云涌。
7月8日,科创板IPO企业木瓜移动撤回上市材料,同日证监会罕见地披露对6家IPO企业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6家被罚企业存在共性问题,即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问题。此次监管措施无疑对在审项目以及即将申报的企业起到警示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层可能通过处罚以及进行财务核查的方式,对企业形成威慑,旨在清理IPO堰塞湖问题。数据显示,证监会在会排队企业数量如今已经突破500家大关,其中6月28日一日就新受理13家。
上半年现场检查处罚落地
IPO财务现场核查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券商投行人士处获悉,财务核查在上周开始,是证监会组织的对特定公司的检查,数量要比以往更多,约四五十家,监管层已经奔赴项目现场。
华东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收到现场检查通知,他谈道,这批被检查的企业都是存在问题的。
下半年的财务核查才刚开始一周,有关IPO企业的处罚就在近期被监管层披露。公告显示,7月8日证监会对6家IPO企业出具警示函,分别有鲁华泓锦、句容宁武、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集中处罚是今年上半年IPO现场检查后的结果。
根据记者梳理,6家企业存在共性问题,均违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第四条,即“发行人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从监管层措辞来看,显然被罚公司是出现信披不实、虚假记载的问题。”广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
《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也是问题“多发地”,有4家企业违反。具体为“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6家企业有2家很早已撤回上市材料,但仍被列入现场检查范围。
公开资料显示,这批企业主要为2017年年底至2018年申报,其中之江生物与句容宁武依次在2018年年底与2019年年初撤回IPO材料,终止上市。
前述广州券商投行人士谈道,“一般而言,有硬伤才会撤材料;如果继续被监管层进行现场检查,说明公司问题比较严重,存在违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6家被罚企业的中介机构,可能也会受到监管处罚。前述华东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相关的中介机构与保荐代表人难辞其咎。”
事实上,7月8日晚终止上市的科创板IPO企业木瓜移动,也存在与上述6家企业出现的问题。
“从上交所表述来看,公司应该是涉嫌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
上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木瓜移动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未在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充分揭示;发行人2018年向Facebook的采购金额占对方亚洲收入的比重,与公开披露数据测算的结果不一致等。
堰塞湖501家考验监管
对于监管层发布的处罚公告,有市场担忧IPO审核风向可能会“变天”。
华南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期监管层一方面开展现场检查,另一方面处罚,对企业形成威慑力。“相当于告诉企业,不要轻易闯关IPO,这样堰塞湖很快能解决了。”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7月4日,IPO排队待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501家。其中,主板拟IPO企业数量是186家,中小板是104家,创业板211家。
其中6月最后一个工作日(28日)监管层又新受理13家企业,这意味着6月单月合计新受理企业家数高达182家。
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前期IPO审核风向有所放宽,比如“主板8000万创业板5000万”隐形门槛取消,所以近期申报企业数量猛增。他担心接下来监管层会通过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的方式再度收紧监管,“我们最近比较关注现场检查动向,了解有没有新的窗口指导”。
从前述6家被罚企业盈利情况来看,有4家企业规模较小。计划登陆中小板的嘉曼服饰与明冠新材料,以及计划登陆主板的斯达半导体与之江生物,它们申报材料的上一个会计年度(2017年)扣非净利润在三四千万规模。
但也有投行认为,监管层审核重点依然在信披充分性、财务真实性、内控等,盈利规模已不是最重要的审核点。
前述广州券商投行人士谈道,“从监管延续性上来看,今年应该不会回到设立净利润门槛的老路。监管层主要还是打击规范性不够甚至存在造假的企业。”
在他看来,随着排队企业家数增加,监管辨别“好公司”与“真公司”的审核压力也随之出现,“既要保持高效节奏,也要提防有企业蒙混过关。”(21.世.纪.经.济.报.道)
罕见!还没上市就遭监管警示,6家拟IPO企业集体中招!原因竟是......
又有IPO企业还没上市就收到罚单了,这次还不是一家,而是六家。
昨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公布最新的行政监管处罚决定,对鲁华泓锦、宁武新材、嘉曼服饰、斯达股份、之江生物、明冠新材这六家拟上市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同一时间,一口气给出六份警示函的处罚,这次监管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从上述罚单内容看,这些公司部分是因为项目费用收入确认存在问题、会计处理不巧当而造成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另一些则是因存在关联交易、收入虚增等核心问题而受到监管重点关注。目前,已有两家受处罚企业终止IPO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集中的监管处罚实际上对准备申报上市的企业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未来监管对拟上市公司的审查力度仍会加大,需要防止部分企业“带病申报”。
六家企业集中收警示函
信披瑕疵还是存在造假?
昨日,对于不少投行和部分IPO企业来说,可谓不眠之夜。证监会一口气,给了六家拟上市公司下发了警示函,矛头直指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披露违规、收入虚增以及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可以仔细看下这些企业到底是为何受到监管的处罚。
1、鲁华泓锦:固定资产等入账不准确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未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部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部分修理费确认不及时、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2、宁武新材:关联方“转贷”等未如实披露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如实披露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持续生产经营的环保违规事项和通过关联方“转贷”行为,收入确认政策、第三方回款及专利技术和商标取得情况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
3、嘉曼服饰:刷单与自买行为减值计提存瑕疵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刷单与自买货行为、固定资产相关内控不健全、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款项或费用、未能充分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存货及其减值计提存在瑕疵等问题。
4、斯达股份:补助收益不准确少记财务费用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少计财务费用、政府补助收益确认不准确、未充分披露2015年对个别客户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等问题。
5、之江生物:关联交易等披露与事实不符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个人账户支付工资等费用、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与发行人发生资金往来、2016年存在少计费用多计收入、设备管理不善、关联交易及内部组织结构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6、明冠新材:信息披露不完整会计核算不规范
经查,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从上述企业违规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是由于存在财务会计处理不当、收入确认政策不符合实际或者对部分政策影响当期收益的因素剔除等细节性的瑕疵问题而被警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也存在没有如实披露真实企业经营状况、关联交易严重等核心问题,反映了一些企业存在粉饰财务报表、抢跑占位而着急上市的真实情况。
两家被罚企业终止审查
此前曾受市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批被罚企业中,部分企业在IPO阶段已经受到了诸多的市场关注,其中监管提及关联方交易、财技手段等问题也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
以之江生物为例,此前曾在新三板挂牌后来转战冲击A股上市,但这家企业先后8次进行股权转让,其实控人控制的公司宁波美投倒手转让公司股权狂赚2000万的事件也引发了多方争议。同时,有媒体报道指出,在之江生物控股参股的公司中,仅有两家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而其余七家公司悉数亏损,经营业绩表现不佳。
除此之外,之江生物上市辅导机构东方花旗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受其影响,之江生物也随后在2018年8月向证监会递交中止IPO审查申请。2018年12月底,之江生物最终撤回了上市申报材料,公司IPO终止审查。
而同样终止审查的宁武新材,除了未如实披露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持续生产经营的环保违规事项和通过关联方“转贷”行为之外,其内部业务及收入架构存在的集中度过高等问题也受到了市场关注。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宁武新材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报告期内分别为95.88%、94.68%、94.12%及94.28%。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加大行业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和库存控制的难度。
此外,其他企业存在的部分内部营销行为和会计处理,也对利润增厚有直接影响,让IPO企业的财务存在注水的成分,比如内部的刷单和自主买货行为、存货减值计提减少、部分费用忽略以及将政府补助列入企业常规经营范畴,虚增了收入同时也会让提交的IPO材料增色不少。只不过这些财技、内部猫腻最终还是会被监管严查。
处罚或来源于现场检查
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不少投行人士反应,此次处罚可能来源于近期监管集中对IPO企业进行的现场检查。
据了解,7月份刚开始,已有市场消息传出,证监会下半年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已经启动,部分机构的投行人员已经收到了负责项目将接受检查的抽签结果。
一般而言,IPO企业的抽查是证监会的例行工作,在现场检查之前会对企业和机构递交的申报材料和机构工作底稿、财务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后去现场进行检查。而如果IPO企业在申报阶段出现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监管部门也会重点进行检查。
根据证监会此前透露,进行IPO企业现场检查主要是为了严格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切实强化IPO申请企业监管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审慎执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过去的现场结果来看,部分企业存在法律瑕疵无法解决、会计处理不当、持续盈利能力不佳等问题,在被监管重点检查后,认为上市的难度较大、被否概率较高,主动申请撤回资料。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批企业集中收到警示函的处罚,实际上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今年开始,新增IPO企业申请数量增加,IPO过会率也大大提高,可能会给部分企业形成上市难度降低、审核标准放松的印象,但实际上在IPO把关上,监管方面的严查力度一直没有送过。”有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另有券商机构判断,此次现场检查之后,会有一些企业自查发现上市资格存在问题,会主动撤回IPO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现在IPO企业排队数量过多的“堰塞湖”现象。
经济学者宋清辉表示,从此前被否企业来看,大多在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硬伤。建议监管层对于IPO审核的力度不能放松,应防止部分企业带病申报。(中国基金报)
下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跌0.44% 收报2915.30点(2019.7.10)
更多"罕见!还没上市就遭监管警示 6家中招!原因竟是"...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中衡设计(603017
投资亮点 1、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供应商之一,主营国内外各类民用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