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金融为谁融资?起底乐视资金链(5)
乐视减速 “生态”故事如何持续?
11月7日,乐视网CEO、乐视控股董事长贾跃亭的一封“全员信”,将乐视的财务状况推到了聚光灯下。贾跃亭坦承,目前乐视面临的资金压力不乐观。与此同时,乐视将停止快速扩张,“转向做深做透市场。”
“减速”之下,乐视将具体如何调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咨询了乐视控股公司方面,其回应和此前贾跃亭的表述类似:乐视生态从第一阶段通过烧钱去大规模获取高价值用户,进入到规模获取高价值用户和正向自有现金流快速增长相结合的阶段。
“这次整个的战略调整对乐视资金问题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这是第一策略,也是一个顶层的策略调整。”乐视控股方面称。换言之,乐视以往的模式是“融资--烧钱”做大用户规模,但如今乐视希望将自有现金流调整至正向。
乐视目前还并未对其“减速”后的调整给出具体蓝图,另一方面,乐视目前模式下的“减速”并不容易实现。
减速慢行
按照贾跃亭的解释,乐视“减速”的直接压力来自资金链紧张。资金紧张对于乐视是常态,在乐视发展过程中,与之伴随的是一次次贾跃亭质押股权、乐视网增发甚至是寻求贷款。
这是乐视控股掌舵者贾跃亭极为罕见的公开表态,尽管此前乐视官方对乐视欠款问题进行了否定声明,但贾跃亭的内部信,则直接将乐视体系资金链的紧张现状公之于众。这家“蒙眼狂奔”两年的企业,还首次提出要“减速”。
乐视烧钱都烧在了哪儿?“硬件不赚钱”是乐视长期以来的口号,另一方面,乐视勇于投入大量资金进入汽车这样的重资产领域。乐视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乐视汽车和乐视手机业务,据乐视称,其中乐视汽车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但持续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继续投入,乐视手机业务则直接面临供应商欠款的威胁。
乐视烧钱取得了哪些效果?根据乐视方面披露,乐视手机销量达到了1700万。今年6月份,乐视方面称乐视电视保有量约为700万台,与此同时预计今年下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万台。但对于乐视来说,如果希望保持目前的用户规模增长,又需要“勒紧裤腰带”,本身就是两难。
若以是否归属上市公司资产为界,乐视网财务状况远远好于乐视的非上市公司业务,但两者存在大量关联。因此这场“减速”风暴对于乐视而言,影响将是全面的:若单方面减少对于视频内容投入,在软硬件打包销售体系下,会员价值的下跌将影响到乐视硬件的销售,而硬件销量本身也直接左右会员的销售情况。
乐视“生态”打法增加了减速的难度,本次战略调整并非是在乐视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近期贾跃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乐视原本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才会进入阶段性调整,但“过快扩张提前把挑战抛给了我和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乐视停止烧钱也面临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
当乐视移动开始高喊“硬件绝对不赚钱”,价格本身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也成为了乐视手机杀出行业红海的武器。从目前来看,很难说乐视是否会完全放弃“硬件免费”的策略。如果乐视接下来的策略是逐渐向贴成本定价转移,则意味着乐视将在市场竞争中失去部分优势。
乐视模式已经“教育”了市场,过去两年,传统的电视商家在应对乐视的价格竞争,结果是拉低了市场整体的利润率。而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端,乐视同时面临小米、魅族们的竞争,“性价比”同样是这场竞争中的主旋律。
营收难度加大
主打性价比对于乐视而言实属无奈,无论在手机亦或电视市场,乐视均入局较晚。而在今年9月份,乐视旗下部分电视开始涨价,但彼时梁军重申:乐视将保持生态补贴负利定价。
停止烧钱也意味着,乐视网在财报数据上持续交出增长营收的难度加大。乐视网的利润率能否得到提升,在“取悦”投资者的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11月7日,乐视网股价延续了上周以来的下跌势头,股价当天下跌4.68%。
在资金链紧张情况下,贾跃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是:除了继续向外部获取资金支持,乐视该如何减少产品补贴投入,以及如何进一步打开乐视的收入来源。此外还需面对的是,在乐视“生态”中,如何做到不同业务相互促进、继续深化协同效应,同时做到扭亏为盈。
包括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在内的乐视高管曾多次表示,乐视通过乐视生态本身所带来的“后向收益和渠道获利”来弥补硬件亏损。换言之,传统的电视产品销售,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对于乐视而言,盈利来源被分割成了会员费、广告收入、视频和应用收费等多个部分。
整个乐视控股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从盈利业务来看,目前乐视控股营收主要构成是硬件销售、会员和广告销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乐视生态营销部门对于移动端广告价值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大屏营销上的探索则较为成熟。
乐视电视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乐视超级电视品牌力和产能的提升,大屏终端数量将很快突破1000万台,同时大屏运营进入深水区,尤其对55寸及以上尺寸段用户的深度运营,创造更多价值。
事实上,对于渠道盈利的探索,乐视之外的其他手机厂商已经有所尝试。此举一方面给硬件销售不赚钱的手机厂商带来了收入,广告这种形式也引来部分用户反弹。换言之,乐视想在渠道盈利方面提速,难以一蹴而就。
乐视业务本身能否长期盈利,取决于到底有多少会员在到期后会选择续费,此外还有乐视的生态营销战略在各个平台上实际落地情况。乐视鲜有公布旗下会员的续费率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乐视控股方面询问这一数据,但并未得到直接答复。
“延伸个人订阅服务并不容易。”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健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对乐视会员续费率感兴趣,但乐视并未公布这方面的数据。他表示,硬件产品销售失去价格优势,其后果将是致命的。
“讲故事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但最后能不能做成,还得看商业模式能不能经受住检验。”跨境并购专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法律部项目管理处处长张伟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只是资本吹起来的泡泡,最后总会破。
乐视正在迎来重要转折点:在剥离大规模烧钱等因素后,乐视将迎来市场对于其商业模式的检验。乐视能否继续保持增长,亦或是提升盈利能力?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公司陷阱”之下的乐视闭环
有关乐视网及其关联方(下称“乐视”)的争议从未间断过。乐视实控人贾跃亭通过公开信传递的信息是,此次供应商断供传闻只是乐视面临的众多争议中的插曲之一。或者说,贾跃亭认为,乐视存在诸如过度依赖烧钱模式的战略失误,但并不存在足以摧毁乐视的生态性问题。
乐视的生态,便是以乐视网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形成的闭环结构。理想状态下,七大板块协同发展,互为反哺,或将孵化良好的板块注入乐视网,或独立上市,多平台运营。与以往众多的案例相比,乐视所谓的闭环生态与全产业链、多业态等模式除了称谓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差别并不大。
这意味着,乐视若要持续保证至少是表面上的辉煌,将不得不多点开花。相对而言,乐视网是乐视系列较为成熟的业态,此处不予考虑有关方面对乐视网经营模式及财报的质疑,仅从其公开披露的数据观测,乐视网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有一定的保障,这是乐视闭环的先决条件之一。
条件之二则是,乐视闭环其他板块须与乐视网进行必要的隔离,必要性体现在,一旦某业务板块发生不可逆的危局时,不至于伤及乐视网。须知,在乐视闭环中,乐视网不仅仅是业态之一,还是重要的融资工具——乐视网再融资可自我造血,贾跃亭质押股份可输血其他板块。
目前看来,乐视网实际上已被击伤。其内在逻辑表现为,乐视网上市之后的前几年,估值主要来自于不同于优酷土豆的影视剧版权分销模式;而自2013年开始,乐视网的估值在较大程度上来自于乐视生态的注资预期和贾跃亭本人所谓的企业家情怀。特别是贾跃亭2014年年末回国后,乐视网的估值以更大的斜率蹿升,彼时有人戏称,乐视网千亿估值,“贾布斯”独占半席。
乐视网蹿升的估值令乐视生态规模更具张力,而乐视生态的扩围则令乐视网更具想象力,二者从未在结构上进行有效划分,以至于乐视诸多业务板块在闭环内的地位迅速提升,大有复制或超越乐视网的态势。极端时段,乐视发布会鳞次栉比,各类产品竞相推出,同样被戏称,“乐视的主业是制作PPT和开发布会”。
“大公司陷阱”由此产生,乐视并未免俗。这并不是说当一家公司主业趋于成熟而不得再另行扩张,而是说,另行扩张的直接目的是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在规模上求大。回溯过往案例会发现,很多公司在寻求多业态发展时的手段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然而在当时,这些公司并不认为全产业链发展有不妥之处,直至最终资金断裂,新业态停滞,原有主业被拖下水。
现在当然无法准确地判定乐视的结局,只是成功的案例各有千秋,失败的案例往往惊人相似。不妨设想,假如乐视或贾跃亭动用一切资源取得巨额融资,顺利解决坊间流传的有关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则乐视当前面临的危机即时解除,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近日网络有文章将乐视与德隆系作比,推测乐视会否如德隆系一样崩盘,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目前还不明朗。无任何迹象表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方债权人已对乐视作出断贷处理。
大公司陷阱下,企业战略会无限扩张,情怀会逐渐占据上风,在某种程度上,情怀即为资本。所不同的是,成功的案例中,大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情怀,而失败的案例中,情怀无处安放,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础。
贾跃亭在公开信中对供应商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表示“铭刻于心”,笔者倾向于认为这种心迹表露并不一定是作秀,贾跃亭本人可能希望供应商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用情怀获取支持还是用资本获取支持,就是下一步的问题。闭环之下,人人皆一叶障目,包括乐视之外的任何第三方。(证券时报)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更多"乐视金融为谁融资?起底乐视资金链(5)"...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兴发集团(600141)
投资亮点 1.公司拥有的磷矿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磷矿石的储量将近3亿吨,许可开采规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