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突出展示最高过往业绩引争议 投资者如何避开选择雷区?
近1月涨跌幅0.415%、折合年化4.88%;
近3月涨跌幅1.299%、折合年化5.33%;
近6月1.886%,折合年化3.80%;
近1年涨跌幅2.843%,折合年化2.82%。
一位投资者向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她所购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相当丰富,感觉一般投资者不大能看懂。”
年过6旬的任艳,是银行理财的忠实投资者,但如今面对理财产品五花八门的业绩展示,她也表示有点摸不着头脑,“数据太多了,现在的银行理财收益到底是什么样的?我都不会选了。”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银行App在展示理财收益率时,会出现业绩比较基准、成立以来业绩、近1个月业绩表现、近3个月业绩表现等多种形式。部分银行为了更好销售产品,还会在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时,重点突出收益“更好看”时间段的年化收益率。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会误导客户投资,使其忽略未来投资收益的潜在风险。
如何让展示过往业绩更为合理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贝壳财经记者从多处了解到,目前相关行业自律协会正在向各家银行和理财公司进行调研,有意推出更为合理和统一的过往业绩展示标准。
有银行理财师提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时不能只看收益高低,还要查看其过往全生命周期的收益情况。同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背后的资产。最后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吸引投资者有“诀窍”!银行偏爱展示更好过往业绩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这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新回归理财市场。但是各家银行对于业绩展示的方式不尽相同。展示最好业绩也悄然成了部分银行吸引投资者的“诀窍”。
贝壳财经记者在翻阅某国有银行App时看到,该行展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时主要用的是“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两种方式。其中,该行在对“近一月年化收益率”的“提示”中写明了计算公式,并标注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字样。这意味着该银行的业绩展示并无违规之处。
当贝壳财经记者查看了该银行多款在页面上只标注了“近一月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时发现,这些产品的过往收益率最高的均是“近一月年化收益”。
类似的情况亦出现在了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页面上。该银行在其App页面上亦主要展示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情况。
另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在展示已存续产品业绩时,主要突出展示“近3月年化收益率”,并将业绩比较基准列于该收益率的下方。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如此展示业绩的产品收益率均业绩比较基准中的最高值略高至少10个基点。
展示更高收益率可能误导投资者如何理性展示?
现在正是各家银行和理财公司抢规模的时候,选择更高、更有说服力的理财收益率,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产品。所有,有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产品销售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根据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和最短持有期固收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7%、4.1%和3.2%。固收类理财收益已连续5个月保持较高水平,理财正反馈进行中。
展示较高收益率也有“硬币的另一面”:针对银行理财的投诉也多源于此。
某理财公司人士表示,显示较高的过往业绩,或者将业绩比较基准人为调高,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销售以及稳定规模。但这也提高了客户对于产品收益的预期。在去年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时,因为产品收益率不达标等问题,客户投诉量大增。
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亦认为,理财产品如果只选取一部分比较辉煌的业绩来展示,存在刻意夸大业绩嫌疑,可能会对客户的投资行为产生误导。银行和理财公司应更为全面地披露产品信息,同时相关信息还应便于投资者查询,从而方便投资者对产品的收益做出预判。
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认为,在对过往业绩展示时,应当遵循稳定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本原则,不得随意变更规则。同时可以像基金产品一样,展示银行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过往业绩,给客户全方位、理性的参考标准。
对于成立期限较短的行理财产品,如何展示过往业绩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周毅钦建议,可根据成立期限不同,由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加以规范。
业绩展示纷繁复杂投资者选择产品时应如何避雷?
“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如果只看收益率就购买产品,很容易吃亏。”有银行金牌理财师表示,当前银行和理财公司展示的产品收益主要是如“近几月年化收益”等的过往业绩和业绩比较基准两种。其中,业绩比较基准往往会用于新发产品中。但这两种业绩的展现形式,都不能代表未来收益率就会如此。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如今已经完成了净值化转型,不再“保本保收益”。业绩展示也从此前的“预期收益率”改为“业绩比较基准”等表述。
去年底,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印发《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就提出要求,在展示业绩比较基准时不得单独使用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也不得突出使用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禁止出现与其风险特征明显不匹配的情况。同时要求,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展示应写明“业绩比较基准不是预期收益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等涵义的文字性提示。
上述金牌理财师表示,银行理财客户还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首先要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有所了解,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的产品。通常来讲,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较高的收益率往往风险等级越高,一旦市场波动,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回撤幅度可能就会越大。
该理财师还强调,查看产品说明书,还要看产品的底层资产类型、运行策略和期限等信息,这有利于投资者对产品的未来收益走势做出预判。
如在股市上升阶段,在一定期限内权益类资产占比较多意味着可能会有较好收益,但含权益类资产占比越高则可能意味着风险越大。而债券资产则往往有两种获利方式,其一是债券的票息收益,这需要该产品将债券持有到期,这类产品往往是封闭式的产品;其二是市场资本利得,即在债券市场进行交易获利,这类产品则不必将债券持有到期,因此可以是开放式的。
此外,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还应结合自身资产配置情况、近期是否需要花销等情况,不可只看业绩展示盲目投资。
下一篇: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等回复问询函 股权融资能否加快落地?
更多"部分银行突出展示最高过往业绩引争议 投资者如何避开选择雷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