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招徕产融龙头 200亿聘礼搭台千亿基金矩阵
搭建产业基金,绝非“出一笔劣后,募一笔优先”这么简单。一方面,要切实引导省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要贴合资本的盈利诉求。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四川省各层级产业基金的运作人士提到一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按照四川省的规划,2016年内将推动全省建成50只左右的产业基金,其中政府出资200亿,加上吸引社会资本,预计全省基金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其中,政府层面的合作者中,不乏国内知名的产融巨头。
在产业基金的搭建、引导产业发展、扶持优质企业等关键词背后,本报针对四川省的调研,呈现出一幅值得借鉴的矩阵图谱。
“资本逐利的天性无法改变,而各地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重点则在于产业引导,其获利属性并不强烈,这便需要从中去寻找二者间的平衡点。”一位接近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的人士评价称。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重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自2015年以来,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引导基金不断涌现。
据清科集团统计,2015年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为297只,基金规模1.51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引导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的2.83倍和5.24倍。
“政府类产业引导基金大量涌现,主要还是在财政部出台‘210号文’后,它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鼓励地方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态度,目的便是尽快实现财政拨款向投资的转变。”成都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作为中西部经济大省的四川,同样也不例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内已设立多只省级、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如2015年底至今,四川便密集成立了8只省级产业引导基金,其中更是引入了新希望、九鼎投资等知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
而按照四川省财政厅的规划,年内将推动全省建成50只左右的产业基金,其中政府出资200亿,加上吸引社会资本,预计全省基金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川军”系引导基金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各类产业基金种类繁多,但是就四川情况来看,主要分为省级产业引导基金、市级产业引导基金两大类,甚至部分区县一级政府也在着力推出相关引导基金。
实际上,在财政部“210号文”出台前,四川省便已为财政资金的“拨改投”定下了基本方向。
2015年9月21日,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四川省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自此,四川省级引导基金开始密集成立。
1月5日,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成立;当月29日,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金成立;2月24日,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成立。上述3只基金,均在四川2016年首批推出的八只产业引导基金之列。
据四川当地媒体报道,首批八只引导基金总规模约为200亿元,其中财政出资额为26.5亿元,剩余部分向社会募集。上述基金多由四川省财政出资,并委托四川发展控股集团作为财政出资的受托管理人。
以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为例,省财政、新希望集团分别出资3亿元、4.5亿元,九鼎投资募集4.5亿元。同时,由九鼎投资、新希望集团合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担任产业基金的GP和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运营及管理。
“四川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去年底挂牌的,现在正在向前推进,如推动资金到位、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项目的储备等工作”,四川发展控股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称。
不过,部分产业基金实际落地仍需时间。
记者近期走访数家产业引导基金后发现,部分产业引导基金尚未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如某引导基金工商登记的地址内尚无相关工作人员,相关招牌也未挂出。
相比之下,四川省内成立时间较早的部分创投类基金,目前已经开始了投资项目的实际操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四川已设立了5只国家参股创投基金,覆盖了高端交通装备、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2只首期认缴出资完全到位,并正式开始了项目投资工作。
其中,已投资企业包括四川通达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中弘轨道交通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爱乐达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
需要指出的是,德阳、绵阳等地级市也开始纷纷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定位,推出各具特色的的产业基金。
如绵阳市涪城区出资1.5亿元成立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投资方向主要定位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再如德阳市政府与四川能投集团,及其子公司金鼎控股共同发起设立的医药展业发展基金等。
其中,亦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今年3月,德阳市旌阳区便与东旭光电(000413.SZ)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设立一只2亿元规模的石墨烯产业基金。而石墨烯正是德阳市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
落地难问题仍待解决
“产业引导基金实际上是将此前‘撒胡椒面’似的财政补助,转为股权投资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发展”,前述成都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人士介绍道,通过“拨改投”的方式,既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不过,在国内产业引导基金迅速“扩编”的同时,仍需注意目前产业引导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资本逐利的天性无法改变,而各地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重点则在于产业引导,其获利属性并不强烈,这便需要从中去寻找二者间的平衡点”,一位接近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的人士评价称,在满足引导当地产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还应兼顾到投资人的收益问题。
此前曾经手成都多个投资项目的严科,目前担任成都金控金融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研发部负责人。
他也向记者表示,“政府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的目的,是希望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其本身具备着政策性、公益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若将投向分别为重资产,以及轻资产的两类产业引导基金对比,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国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那么资本方无疑会更倾向于后者。
此外,产业引导基金数量飙升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是否能够实际落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也多采取合伙企业的形式,所以其适用《合伙企业法》,这使得合伙人出资额为认缴,而非实缴。
“虽然动辄几十亿、几百亿,但是很多产业引导基金并没有实际落地”,严科告诉记者,合伙企业采取承诺制,在没有进行实际项目投资前,认缴方的资金也难以变成“实缴”。
2015年12月,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曾与成都银行、浙商银行等银行达成授信协议,授信金额高达300亿元。
银行机构提供授信的方式,与前述情况类似,即在未确定具体投资项目前,动辄百亿的资金只不过是认缴方所作出的承诺,而非投资资金实际到位。
“自2011年以来,这个情况一直没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严科指出,如果没有足够多、足够优质的项目,投资方很难砸下真金白银,而产业引导基金投向又多以当地为主,相应也带来了局限性,如当无法在区域内寻找到优质项目时,产业引导基金便只能悬在半空。
如果说上述两个问题,可以通过优质项目的高回报率、对资本较高的吸引力来解决,那么甄别负责基金运营的GP(基金管理机构)则显得更为关键。
2014年,成都市某下属投融资平台,便曾出现过将投资基金委托给无实际项目储备和管理能力的基金机构管理,最终致使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发生。
中国基金业协会及银河证券“私募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2.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7万人。
“只要是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合法的,但是并不能说明他就具备管理基金的能力,而如何衡量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目前尚难以去量化”,严科指出,所以制定一套甄选体系便显得十分重要。
更多"四川省招徕产融龙头 200亿聘礼搭台千亿基金矩阵"...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天山纺织(000813)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要从事纺织、服装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所在地新疆是优质山羊绒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