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18日上市的5只新股,居然全军覆没,清一色全部“破发”,这是自有股市2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因此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
大面积“破发”乃机制使然
“破发”源自高溢价,高溢价源自新股稀缺,为了解决新股稀缺,有人于是主张加快新股发行速度,去年中国IPO已经是誉满全球,正是因此,导致二级市场的“全民亏损”,中国股市成了表现最差(除希腊、西班牙以外)的市场。新股既不能多发,更不能少发,于是有人便轻描淡写地说:“‘破发’是一种常态”。
是的,长期以来在中小投资者心中养成了新股不败的习惯性思维,大部分人觉得摇新股是无风险投资,对此管理层一再强调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甚至还认为新股“破发”正是风险教育的大好时机。殊不知新股紧俏的根子在于批文紧俏,只要一纸批文在手,新股没有发不出去的。再融资如公开增发承销商倒时常被迫包销,市场环境不好还不得不取消增发,可IPO绝对不会。首发和公开增发对承销商来说,有两点本质区别,一是增发有募资限制,计划募资多少就是多少,不许超募,而首发募资理论上可以无穷大;二是增发如发不出去承销商必须包销,首发虽然承销协议也这么写,但根本不用担心,因为迄今为止即便中签率最高的华泰证券也有14.43%,七个人抢一份新股,不怕没人要。如果说发股票也是技术活的话,增发的技术含量在于既要让发行人满意,又不能使自己套牢,因而定价必须兼顾市场需求;而首发的技术含量在于如何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将发行价定得高些再高些。
简言之,新股“破发”乃是利益机制使然。在买方、卖方和中介之间,卖方和中介完全结成利益同盟,他们又是强者,话语权在手,作为弱者的买方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的份,没有讨价还价的权。
就拿18日上市的五只新股来说,计划募资25亿元,实际募资70.4亿元(已扣除发行费用,下同),超募2.81倍;其中超募比例最高的风范股份(由安信证券承销),计划募资3.73亿元,实际募资18.51亿元,超募高达4.97倍。这五家公司发行费用合计2.86亿元,平均发行费率3.9%,最高的司尔特 (宏源证券承销)达4.89%。就在上市公司超募45亿元、券商承销获利2.86亿元的同时,昨日五股“破发”,投资者却损失了64.8亿元!
须对顽症下两帖猛药
既然是利益机制导致新股“破发”,还得从改革利益机制入手。要走出新股“破发”的泥潭,不是启动所谓的存量发行——这一来连锁定一年的缓冲期都没有了;也不是搞所谓的“储架发行”,一次审核、分批募资,每批次的发行价怎么算?第一次发行股份不足总股本25%(4亿股以上10%),是上市还是不给上市?
在笔者看来,可采用的办法有二:一是对超募的资金,承销商不能拿承销费,更不能像现在那样拿数倍的承销费。二是上市公司需将超募资金按一定比例上缴,作为证券市场的风险基金。笔者说这个话是有依据的:十多年前,新股发行冻结资金利息一律归发行公司所有,以至于那些发行公司总是喜欢将摇号时间定在周四,这样可以多冻结一天资金,多拿一天的利息(至少数百万);以后,有关部门规定,新股资金冻结利息拿出来作为证券市场风险基金,既改变了人为安排摇号时间的做法,也为整个市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最根本原因的还在于,新股超募是新股发行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造成的,那么就不能光由发行人和承销商享受体制红利,而应该拿出来由整个市场分享。超募资金要为市场做贡献,而且还可以采取诸如超额累进的做法,超募比例越高,上缴风险基金的比例也越高。上市公司、承销商拿不到多少好处了,看看他们还会一味哄抬发行价,尔后大言不惭地说“破发”是常态否?
上一篇:新股频破发是对圈钱的惩罚
下一篇:寻找新股中被埋没的黑马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中小尺寸触摸屏、中大尺寸触摸屏、STN导电玻璃、CS(...[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