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这些重点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2025年经济工作定调。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会议指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会议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做出进一步部署,并明确九大重点任务,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当中不乏许多新提法、新举措,《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专家学者,为您全面解读。
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到宏观政策,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有为”的信号,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东北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张超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方面体现了政府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挑战的态度,以及全方位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想象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也认为,针对明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积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有助于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积极定调,进一步明确了多项宏观政策方向,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等。”在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看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收购存量土地和收储存量商品房或是重要方向。
打好政策“组合拳”是亮点之一。会议强调,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无论是扩大有效需求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采取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025年,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应加快、加力调整优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回升,从根本上稳定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有效需求。
提高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政策力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直接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别为3.8%和3.6%,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也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可能定在4%或以上。“这意味着打破过去多年思维定式,放弃了3%左右的财政赤字约束,采取更强有力的逆周期政策”。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赤字率提高意味着赤字规模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扩大支出力度,强化财政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更好地防风险、惠民生、稳增长。此外,赤字率具有较强的政策信号意义,提高赤字率能够释放中央稳经济的坚定决心,有利于稳定预期。
“赤字大概率仍以中央国债为主,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基层财力稳定,增加地方财力的可支配程度。”罗志恒说。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超长期特别国债自今年两会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截至目前,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领域,3000亿元用于“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会议明确,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意味着明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预计会在今年1万亿元基础上提升至1.5万亿至2万亿元左右。”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认为,支持方向也将拓展至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和民生领域,将惠民生和促消费更好结合。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表示,近年财政效果受压制,或缘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的“存量”问题未解决,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等“流量”短缺等因素影响。再叠加财政融资调整的灵活性和时滞问题,广义财政支出增速2021年来连续四年低于名义GDP增速。
赵伟认为,此次会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或可能扭转上述趋势。考虑到财政收入为慢变量,2025年财政收入或仍维持紧平衡,明年中央财政加杠杆或值得期待。
适时降准降息
与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隔14年,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被认为是一次鲜明而重要的转变。
回溯来看,我国上一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而提出,并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和2010年。经济企稳回升后,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此次货币政策基调重新调整为“适度宽松”,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会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宜松则松,宜紧则紧”,这将为明年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市场流动性供给、推进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加快信贷增长,刺激需求扩张。”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指出。
连平进一步分析,首先,流动性需求增大,央行将扩大总量工具操作规模。其次,考虑内外部因素影响,降息幅度可能与今年相当。2025年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仍然需要央行继续适度降息,但幅度不会过大,总体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
“当前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2025年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推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意味着,明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而且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不排除2025年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王青指出,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另外,2025年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张超越预计,2025年央行或把主要政策利率下调40BP(基点),达近十年以来年度最大降幅,以充分支持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此次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重点任务首位,并首次加上“全方位”的要求。
“这意味着,明年各项宏观政策将向提振消费集中用力,推动居民消费加速增长;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也会显著加码,不排除设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各级各部门会更加注重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重点支持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点。”王青认为。
“大力提振消费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具体措施的亮点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等,旨在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增加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来全面促进消费增长。
今年以来,受以旧换新等政策激励,消费市场复苏成效显现。以家电市场为例,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用时79天,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40天,更新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谈及“两新”政策的下一步安排,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透露,一方面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董希淼认为,明年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挖掘有效内需,重点是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经济的供需平衡,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他建议,应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订,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5000元提高至10000元;大幅度扩大减税规模和减税力度,持续降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税负,并规范税收征管等行为。
稳住楼市股市
楼市与股市,是居民财富的“蓄水池”。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把楼市和股市合在一起表述较为罕见。”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楼市和股市是大类资产的代表,稳定这两类资产的意义重大。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稳住楼市股市”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确保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关键举措。其中,“稳楼市”,强调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价格的剧烈波动,减少对金融系统的冲击;“稳股市”,就是避免股市出现过度波动,有利于维护市场信心,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房地产市场回稳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对于扭转楼市预期具有决定性作用。”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称。
同样地,股市的稳定性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财富效应与投资者信心,还深刻影响中长期资本的流动与配置效率。章俊认为,通过政策托底市场预期、优化资金流动性以及完善市场制度,能够有效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与活力,助力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就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资本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分析指出,通过综合改革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可以不断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同时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定价及运行效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此外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汪毅建议,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更合适的融资渠道,助力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包括债券、股权融资等,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增强资本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大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深化跨境资本市场合作,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明年重点任务之一。
具体措施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陈宏民对记者分析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促进算力、算法和数据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度对接和赋能场景。“我国上一轮‘互联网+’行动总体上是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数字化走得好,随即带动了数字产业化。同样,人工智能是个T型产业,也需要协调发展好产业的人工智能化与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单靠后者是难以为继的”。
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乐平认为,“人工智能+”行动可以类比以前的“互联网+”行动,目前来看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车等智能硬件;二是推进基于人工智能(AI)的数字化转型,方式是推进国产化AI软件的普及;三是发展AI应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1.2%,国有资金已成为创投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但也显示出社会资本参与度有所不足。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岩坦言,在创业投资领域,尤其是对于投向早期、小型、硬科技的科创企业,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会议强调了国家对社会资本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认可,并期望激发其更多作用和积极性。黄岩指出,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政策支持是关键,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创新型企业的社会资本给予特定比例的税收减免,以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周期较长的创业投资的收益率。
其次,在培育创新型企业过程中,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是关键策略,应涵盖CVC(企业风险投资)、并购基金、产业基金、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支持。
此外,对于募资市场支柱的国资LP来说,监管机构可以适度科学合理放宽容错率,为PE/VC(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行业和创业企业创造相对宽松的生态环境。
“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关键在于稳定社会预期。”陈宏民认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应先易后难,对企业而言是由点到面,从最能够产生效果、创造价值的点入手。针对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多鼓励在垂直领域细分市场上构建平台,推动相邻企业、相关业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稳外贸稳外资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进口16.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2.4%。
但也要注意,随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多,部分国家频繁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告诉记者,未来外贸外资潜在的隐患不容忽视,市场担心美国会进一步收紧进口商品的产地限制。“原来中资企业可以通过墨西哥、东南亚等市场曲线进入欧美市场,现在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不过,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强调,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接续发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实现进出口稳增长是有基础、有支撑的。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此时部署稳外贸、稳外资恰逢其时。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于日前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九条措施助企纾困。当中要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表示,将注重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向好。
此外,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汇率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受各国经济形势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各种因素影响,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会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刘晔说。
记者:王莹 陆怡雯 李若菡 余继超
(王媛媛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2025“超常规”政策的六大看点
更多"重磅解读!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这些重点任"...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