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击穿6.5% 财政赤字率还有调整空间
中国经济不会击穿6.5%
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局势依旧不稳定,中国自身经济同样也是承压开局。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当面对中国经济可能会击穿6.5%这条底线的怀疑时,李克强表示:“不可能完不成目标。”总理强调,通过新经济可以催生出更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此外,新经济还可以与传统的实体经济等形成混合动能,共同支撑未来经济发展。
“不会击穿6.5%底线”
从去年的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确实在承压前行,但面对经济可能会击穿6.5%底线的说法,李克强却底气十足地予以了否定答复:“让我同意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李克强也给出了自己底气十足的原因,“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则有无穷的创造力。”李克强说。但他也坦言,当前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所以接下来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方面的改革。
市场活力尚未被完全发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的上限,但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压力,中国也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加以应对。结构性改革就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李克强称,去年中国没有采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选择了结构性改革这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还是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陈祖新也认为,在重压之下,中国不搞强刺激和货币量化宽松,使得中国手中还握有大把政策资源。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正因如此,中国的财政赤字率还有调整空间,政府债务率也比较低,面对经济困境,也能先通过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改革、价格改革等措施加以应对。
新旧动力齐发力
尽管总理有信心守住经济发展底线,但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经济压力有增无减,特别是许多传统领域的经济模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实体经济遭遇新的困难,数据显示,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这一数值已回落至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等相较去年12月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另外,消费也短暂地放缓了脚步,今年前两月的社消额较去年12月下降了0.5%。
相比投资、消费波动,国民经济的另一架“马车”外贸同样不容乐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更是大跌20.6%,远超预期。
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陷入苦战之时,新的发展动力却也因“有心无力”而无法迅速上位、填补空缺。比如,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但目前来看,新优势仍处在“发育期”。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就表示,当前我国仍处在外贸优势的转换期,拼价格已经拼不过东南亚等地,而外贸新优势所包含的技术、服务、品牌等一时又难成大气候,再叠加上世界贸易不景气的因素,外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抗压前行。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尽管起步良好,但却在发展中遭遇了“水土不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分享经济目前正面临政策瓶颈,无法大面积铺开;新能源汽车等环保型经济又受制于资源和设备的匹配,也放缓了推进脚步。
新经济旧动能共同支撑
面对当下的困难,李克强也坦言,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李克强解释称,“新经济”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等等。甚至一产中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三产融合等也都属于新经济范畴。
李慧勇也表示,新经济不一定必须是“前所未有”,只要是供不应求、适销对路的发展模式都可以称之为新经济。在他看来,新经济急需解决的就是如何创造有效供给,来匹配没有很好被满足的需求和潜在需求。
“新经济需要的是友好的创业环境和制度环境,负面清单制度、国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的保护、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等都有助于新经济的发展。”李慧勇说。在他看来,新经济未来的发力点将集中在服务型消费、智能制造以及大数据等领域。
诚然,新经济确实能够提供新动力,但传统的实体经济同样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李克强也在答记者问中回应称,金融的首要任务还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去年一系列的降息、降准等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绝不能脱实向虚。”李克强强调。
此前就分析认为,目前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实际上就是在为实体经济复苏添柴加薪,此外,随着“双创”的壮大,一系列众创空间的出现也能够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上一篇: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更多"中国经济不会击穿6.5% 财政赤字率还有调整空间"...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中航动控(000738)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汽车电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