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6.7%背后 结构调整阵痛仍在加剧
4月15日上午刚刚揭晓的中国经济一季度运行结果可算是一份较为不错的成绩,因为一个月前,没有人会想到3月份会成为一个绝地反弹的时点。现在,用字母U来形容2016年的前三个月的经济走势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一、一季度U型反转背后的9大亮点
1、第三产业再次成为最大亮点,增加值增长7.6%。曾一路回落的工业指标,也在一季度开始好转。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虽然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2、产业分化进一步加剧。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2.1%。
3、在财政发力的背景下,投资这架马车也出现好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8.58万亿,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了8万亿,同比大增39.5%。
这为保证二季度乃至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基础,不过,同时也意味着后续项目的资金需求压力也将会很大。
国企是一季度投资的主力,国有控股投资2.9万亿,增长23.3%。民间投资似乎仍然迷茫,一季度民间投资5.3万亿,虽然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但增长只有5.7%。
与GDP一样实现深度U型反转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继今年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仅0.9%之后,一季度三个月的投资资金到位增长了6.4%。
投资资金到位实现U型反转的背后,是财政和货币双驱联合发力的结果。数据显示,一季度的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9%,国内贷款增长13.9%。相比之下,自筹资金下降0.2%,利用外资下降25.6%。
4、房地产投资复苏迹象日趋明朗。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7万亿,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8%。
房地产回暖更明显的标志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额。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大幅增长3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5.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524亿元,同比增长54.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0.3%。
5、消费依然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虽然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6、最超出预期的外贸数据。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2万亿,同比下降5.9%。其中,出口3万亿,下降4.2%;进口2.2万亿,下降8.2%。进出口相抵,顺差8102亿元。但3月份,出口1万亿元,增幅达到了匪夷所思的18.7%。
7、受供需、货币、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CPI温和上涨。同比涨幅2.1%。食品成为领跑者: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1%,从更具体的品类看,猪肉和蔬菜是领跑主力:猪肉价格上涨24.1%,鲜菜价格上涨27.3%。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但略低于GDP增速。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低于GDP6.7%的增速0.2个百分点。也就说,整体看,居民收入没能跑赢GDP,但悬殊不大,整体匹配。
9、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9.4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3%。
国家统计局总结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我们没有理由不得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的结论。尤其是3月份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我们初步判断,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筑底企稳的迹象。
2016年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来之不易,这背后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超过1万亿的“专项建设基金”(可用做项目资本金),以及今年一季度被普遍预期超过5万亿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更值得警惕的是,一季度回暖的基础仍不坚实,而二季度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风险依然较大。
在4月11日的国务院总理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环境中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而参加座谈会的部分省市主要负责人则认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还需加码发力。”
在4月15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也提醒说,“也不能乐观,毕竟现在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同时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决策层这种谨慎的态度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经历过低于预期的一二月份、超预期的三月份之后,下一步,政府对当前经济的判断究竟如何?在货币猛增、去产能领域债务违约不断爆发、去库存领域房价暴涨的背景下,下一步政策操作思路究竟如何?
二、为什么一季度GDP同比继续下滑,但仍说好于预期?
核心原因有两点:1、2015年年底时,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较低;2、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走势,出乎意料地“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企业层面: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 %,这个数字是最近两年来的最低点,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2015年11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1%。这意味着,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工业企业经营普遍困难,并且有逐步恶化趋势。
外贸方面:前两个月出口形势更是急剧恶化,1月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为-11.2%;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25.4%。
投资方面:2016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0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从环比速度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3%。虽有小幅回升,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仅有0.9%,而2015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到位资金增速6.7%。这意味着,今年前两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为-5.8%!
如果仅从1-2月份数据看,在政策不出手的情况下,2016年一季度GDP降至6.5%以下将会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在1、2月份数据相继出来之后,政策开始明显发力。主要由以下几个表现:
1、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加大了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下达力度,节奏也明显加快。有消息称,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重大投资项目专项建设基金下达了1.2万亿。
所以,三月份经济开始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2月份的负增长,到了3月份变为正增长3%以上。这是出乎预料的。
2、房地产政策开始松动。为去库存,自今年2月开始,各地开始频繁出台政策,为房地产市场松绑,一些地方的购房政策甚至可以用“刺激”一词形容。在极度放松的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开始活跃,一些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新一轮的房价暴涨,除了一些库存极大、需求长期疲软的三四线城市之外,房地产开发商拿地、投资、开发、出售的节奏都明显加快,这在一二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
可以看出,房地产再次扮演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中国每一次经济的上涨中,房地产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2000年的经济筑底拉涨,到2005年的经济过热,再到2010年的经济V型反转,房地产都是关键因素之一。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房地产之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此重大,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几乎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产业链长、资金密集、消费和投资功能合二为一、市场化程度较高也是民间资本无障碍投资的行业。尽管眼下面临去库存压力,但可以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周期内,房地产仍然将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之一。
3、随着美联储暂缓加息信号明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逐步上涨,进而带动了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走以及企业效益的回升。在面临巨大去产能压力的钢铁行业,表现尤甚。更为直观表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连续17个月低于50%以后,3月份迎来了明显反弹,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50.2%,终于重回荣枯线以上。
4、大规模货币投放。央行发布2016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第一个月,央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创下历史记录。有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被普遍预期将超过5万亿。而在货币投放大增的前提下,农产品价格出现温和上涨的苗头,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财政和货币的双重发力下,到3月份,各指标均出现明显反弹。其中:出口却实现了18.7%的超常规、超预期增长。3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增速同比回升7.8个百分点。工业利润预计也将有不小幅度的提升。此外,消费整体稳定,服务业增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因此,尽管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仍会有所回落,但要看到,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3月份能够实现如此好转,已是万分不易,出乎预期。
不过,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区域分化、行业分化、企业分化进一步加剧。东北等对传统产业过度依靠的省份和地区依然增长乏力,钢铁、煤炭等严重产能过剩产业,经营困难加剧;但快递物流、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等一些符合市场需求新兴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往好了看,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态势进一步延续的表征;但谨慎一点看,这也意味着,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加剧。
整个一季度,“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初战告捷。具体表现:房地产库存在下降;钢铁、煤炭产量在下降;企业负债率有所下降。不过,代价是政府债务率在上升。
这也与此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政策思路相符合,即:通过政府债务的适当加杠杆,来为企业去杠杆。因此,政府债务率略有上升,亦是情理之中。具体表现:基础设投资项目的专项建设基金投入、为解决产能过剩行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推出的1000亿财政准备等等。
因此,综合结论是: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但是否就此企稳向好,尚需观察。中国经济的L型筑底仍未完成,二季度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存在。用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的话说就是: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三、二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和政策预判
每年二季度对于中国经济的全年运行而言,尤为重要。历史上如此,今年更是如此。经济观察报综合各方面政策信息,就经济走势而言,有以下四个结论:
1、GDP仍将保持在6.5%-7%的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绝对不会滑出6.5%的底线。
2、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乏力,但物价整体上涨势头温和。局部通胀需警惕,但滞涨不足为虑。
3、就业压力不容小觑。压力来自两方面:大学生毕业季的到来,以及部分行业去产能的深入推进。
4、3月份“非正常”、超预期的出口回弹,不具备长期向好条件,震荡波动态势继续延续。
就未来政策操作而言,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财政政策发力势头不会减,甚至有很大可能继续加码。
考虑到高层“经济向好基础还不牢固”的研判定调,财政政策仍将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对铁公基和一些新兴产业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的下达力度不会减。同时,随着营改增、去产能、去杠杆等任务的推进,政府财政赤字将会进一步加大。
2、货币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
为配合财政政策和市场需求,货币投放仍将延续高增长势头,不过规模和力度会小于1月份的天量表现;为配合去产能和结构调整的任务,货币投放也将呈现的行业分化和企业分化态势。
3、降息降准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考虑到美元加息可能性的不大,人民币汇率基本面进一步稳固,用周小川行长的话说,“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
4、在财政货币双向发力、经济运行整体能够稳中向好的前提下,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将会相继推出:这包括国企改革、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等。
四、关于股市、房市和债市的3个预判
1、股市:与“满血反击、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任泽平老师观点不同,笔者认为二季度股市小幅回暖震荡的可能性较大,3500点是考验点,也是分水岭。
2、房市:整体回暖上涨,一二线城市将成主力。
3、债市:在频繁出违约事件、国家队金身被破的背景下,债市整体将进一步承压,震荡将进一步加剧。
更多"GDP增长6.7%背后 结构调整阵痛仍在加剧"...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宏达高科(002144)
投资亮点 1.公司技术实力,生产设备和规模在全国经编行业处于前列,是国内主要的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