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的新互补:不可忽略“钱”因素
中国富于外汇储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成熟经验与成本优势,拉美则需解决国际融资困难及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等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原材料、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优化配置,中国与拉美经贸投资合作拥有广阔空间。
合作带来共赢
中国已成为拉美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中拉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8亿美元,到2013年升至2616亿美元,增长了8.76倍,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也是中国重要能矿产品、农产品等进口来源地,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增速可观。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由2000年初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861亿美元,拉美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对拉美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投资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对拉美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除传统能源矿产领域之外,中拉还在航天航空、现代农业、金融等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中拉合作的新亮点。
直面挑战
中国与拉美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短期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势。
由于外需持续疲软,本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中拉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为7%左右,对拉美原材料、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经济增长形势堪忧。同时,拉美国家还面临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美元升值预期的增强,中拉双方都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尤其是巴西等拉美国家陷入刺激经济增长和加息防止资本外逃的两难境地,短期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拉美国家部分群体对中拉经贸投资合作仍有误解和疑虑。
贸易方面,部分拉美人士担心中国制成品抢占拉美市场,加重拉美“去工业化”趋势,巴西、阿根廷等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频频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制裁。
投资方面,由于中国对拉美已有投资多分布于石油、天然气、矿产开采等领域,且多数为国企投资,私人投资较少,拉美社会对此也有担心。
中资企业投资拉美仍需深入评估投资条件和风险。
过去10年间,中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纷纷投资拉美。但由于缺乏对拉美的了解,企业往往未充分评估经营条件与风险就贸然进入,造成一定损失。
合作前景看好
中拉经贸投资合作优势互补内涵更为充实。
中拉之间的优势互补,不仅表现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差异与互补:拉美富于能源、矿产、农产品,中国则面临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约束,对拉美各种原材料存在持续市场需求,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也为拉美市场所需要。在中拉双双进入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背景下,这种优势互补还表现在因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而拓宽的相互需求。
中国过去长期高速增长多依赖外贸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不足,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拉动并不均衡。如今,在外部市场疲软、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正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拉动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拉美经济增长则长期依赖国内消费,投资率不足,多年来被大宗商品周期繁荣掩盖的制造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
中国需要向外转移产能,拉美需要提升自身制造业实力、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中国富于外汇储备,需要实现投资多元化,同时,在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成熟经验与明显成本优势,拉美则需解决国际融资困难及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等问题。中拉经济的互补性,催生了二者在上述领域进行合作的新需求,而这种需求恰恰是中拉进行可持续性经贸合作的最大动力。
拉美市场化改革为中拉经贸投资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拉美多国推出改革计划。
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成功修改宪法,在国内推行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系统在内的能源改革方案,放开国家对能源的绝对垄断,意在引进外资,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古巴设立马里埃尔特区,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并出台关于外国投资的118号法令,给予外国投资者关税豁免和补贴。
巴西罗塞夫政府出台“加速增长计划”,计划至2016年共投资1.9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改革计划的实施,能够为中国企业投资拉美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优惠机会。
总体来看,未来中国和拉美经贸投资合作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但更要看到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拉合作拥有的难得历史机遇。长远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中拉必须携手共进,求同存异,扩大共识,防控风险,共同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繁荣稳定的发展之路。
下一篇:希腊:都是“装阔”惹的祸
更多"中国与拉美的新互补:不可忽略“钱”因素"...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振华科技(000733)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与生产经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