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行情在路上 AH股价差再收缩(2)
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正式颁布,沪港通的正式推出进入倒计时。与此同时,恒生AH溢价指数本周收报98.09点。
伴随着A股近3个月的“慢牛”行情,该指数从前期最低的88.72点一路上涨到如今的98.09点,再度逼近100点关口。随着AH股价差进一步被填平,“沪港通”引发的A股做多热情究竟还能否持续?
或将填平AH股价差
来自金融数据终端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A股和H股收盘后,恒生AH溢价指数已经上涨至98.09点,在经历了持续5个多月的“深蹲”之后,该指数终于再次逼近100点。
实际上,在4月10日“沪港通”的消息刚刚公之于众时,该指数为95.37点。但是,A股相对H股的折价并没有因为消息的公开而立即在“有效市场”下消失,反而经历了3个多月的扩大过程,最低达到了88.72点。随后一轮消除AH股价差的“市场行动”伴随着A股近3个月的“慢牛”行情持续展开。
比如最为典型的“沪港通概念股”海螺水泥,在4月10日消息公开当日股价上涨至19.10元,并封住涨停板,但是随后一路下跌,直至7月份权重股再次走强时才有所回升。而相应的港股“安徽海螺水泥”则在消息公开之后一路下跌,以9月26日收盘价算,跌幅接近25%。
据了解,AH溢价指数是反映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的股价之间的相对状况。该指数高于100点,说明A股处于溢价状态,低于100点,说明A股处于折价状态。数据显示,从2013年9月至今,A股基本都处于折价状态。
市场走出“内冷外热”
7、8月份,由“沪港通”催生的投资热情在两地同时展开。“沪港通将带来什么”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遐想。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沪港通”有利于助推估值偏低的A股蓝筹的估值修复,海外增量资金也将布局A股市场。
受此预期推动,A股市场的权重股开始发力。数据显示,在7、8月份的上涨行情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交通运输、钢铁等传统行业涨幅居前。
而恒生指数同样表现出色,在7、8月份上涨7.76%。而港股市场一些股价极低、交易极不活跃的“僵尸股”也在最近开始有所动作。
实际上,在“沪港通”消息公布之后的近3个月里,市场对此反应都还比较冷淡。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认为,沪港通的消息发布之后,投资者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内冷外热”的现象。
“国内投资者刚开始对此并不够热衷,反而是国外投资者在积极寻求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渠道。”张宗新表示。
套利预期逐步兑现
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正式颁布,沪港通规则体系已基本齐备。随着“沪港通”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AH溢价指数再度逼近100点,价差套利的预期逐步兑现,由“沪港通”概念催生的系统性行情还能否继续?
此前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海峰会”上表示,从长期来讲,港股更具有估值优势,可能形成资金流出效应。“但短期来看,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兴趣更大,对行情或有一定支撑”。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因为A股折价而产生的套利空间,实际上“沪港通”还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将“沪港通”比作“资本市场的自贸区”。她指出,“沪港通”对市场的影响不仅仅是两地股价的趋于一致,对于A股来说,更是一种倒逼的机制,将促进A股在交易制度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而张宗新则认为,在“沪港通”正式开通之后,将有大量的海外资本通过这一渠道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通过加入MSCI指数,A股将被纳入全球投资者的视野,这对于A股的长远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沪港通”准备好了 投资者如何调适心态?
上海证券交易所26日正式发布《沪港通试点办法》,标志着“沪港通”规则体系已经完备。
渐行渐近的“沪港通”准备好了,投资者心态调适好了吗?
制度:规则体系完备
《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26日正式发布,《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管理指引》等配套规则同时亮相。
从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沪港通”业务试点获批,到6月13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对“沪港通”业务的重大制度性问题作出统领性规定,再到上交所、香港联交所、中国结算、香港结算分别制定交易、结算规则,为具体业务开展提供规则依据。短短数月间,“沪港通”规则体系已经完备。
与4月29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最终亮相的《沪港通试点办法》遵循了“宽严相济”的调整原则。其中,沪股通投资者被允许在香港市场有条件地开展类似内地的融资融券业务。对于港股通融资融券相关事宜,则用“另行规定”的字样预留了空间。
在征求意见稿中未被允许的沪股通配股,在《试点办法》中获得了原则支持,并安排为由香港结算作为名义持有人参与认购。在部分环节“放宽”的同时,另一些环节则体现“收紧”倾向。《试点办法》对前期受到市场关注的恶意占用额度问题作出积极响应,新增条款明确“不得通过大额买入申报等方式恶意占用额度,影响额度控制”。为防止风险的跨境传递,《试点办法》完善了关于交易异常情况处理的有关规定,沪港交易所经协商建立的自律监管协作机制,也在《试点办法》中有所体现。
此外,《试点办法》还对提供沪股通投资者信息提出要求,明确上交所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提供交易申报涉及的投资者信息。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对此评价说,这一规定为沪股通中上交所及时获取申报背后的投资者信息,以及实施“看穿式监管”保留了空间。从长远来看,这不仅符合A股本地原则,也有助于提升的监管有效性。
技术:测试达到预期
恰在上交所发布《沪港通试点办法》的同一天,香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沪港通”技术系统准备就绪,国庆节后仍将进行沪港联网实盘模拟测试,并进行投资者开通交易权限、市场风险揭示等启动准备工作。
事实上,作为中国内地股市大规模跨境交易的探路之举,“沪港通”技术准备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制度设计。
从今年6月起,上交所组织证券公司开展了多层次测试验证,针对港股通各项业务功能的全天候测试及两轮全网测试。截至9月25日,共有约90家证券公司参与了全市场演练测试,约占市场份额的98%以上。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透露,测试结果表明,上交所港股通技术系统及市场参与各方的技术系统基本就绪,未发现影响“沪港通”业务开通及持续运营的技术问题。大部分证券公司在业务、技术、结算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基本达到港股通上线条件。部分证券公司经过整改后,也将满足港股通上线要求。
投资者:需要调适心态
规则齐备、技术就绪,并不意味着“沪港通”就此一帆风顺。对于有意参与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而言,必要的资金准备和心态调适同样十分重要。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要求,试点初期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26日发布的《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管理指引》也对此予以明确。
这一“门槛”将绝大多数内地个人投资者挡在了“门外”,甚至一度引发对于公平的质疑。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沪港通”试点初期针对投资者资质提出一定的要求有其合理性。内地市场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业务也采取了相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义相表示,沪港两地市场存在诸多差异,许多内地市场的投资逻辑在香港市场可能并不适用。他提醒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时需关注多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企业经营情况与投资风险。林义相表示,境内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上市公司的了解和理解存在着天然的劣势,内地“炒差”的逻辑在香港市场通常不适用。其次,与A股相比,港股通标的股票成交金额、换手率均偏低,12%的个股日均换手率不到0.1%。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需特别关注其成交量、换手率等流动性指标,如果大量买进不活跃的股票,可能面临长期无人接盘的窘境。此外,香港股市无单日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设计,以及成熟的做空机制,都可能令缺乏相关实践经验的内地投资者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沪港通”有助于推动中国内地股市交易机制和市场文化与国际接轨。就短期而言,参与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仍需经历一个调适心态、调整投资习惯的艰难过程。(新华网)
更多"“沪港通”行情在路上 AH股价差再收缩(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