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放量、单边上扬、K线长阳,多日未见的景象昨日A股再现。翻开K线图,可以看见8月25日也曾经有过一根与昨日类似的长阳线,但随后的"下跌-抵抗-再下跌"让投资者备受煎熬。此次65点长阳,会否克隆此前8月25日74点长阳的"一日游"行情?也许细节才是决定因素。
细节一:"超跌"是否有足够说服力
没有看到足以"刺激"市场整体神经的因素,在政策趋向还未见显著改变信号、经济下行风险仍在继续释放的背景下,如果说要为昨日的65点长阳找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那么超跌反弹无疑是当下最好的解释,只是这个"超跌"的理由需要有说服力。
其实,早在本周二沪综指触及2426点年内新低之际,股指便一度曾经迅速展开了修复性的反弹行情,沪指一度从低位回升逾30个点;只是受制于479亿元的14个月新地量,周二的反弹才无疾而终。再往前回忆,投资者应该记得诸如中国石油、银行股在内的部分具有一定指向意义的"大家伙",也曾经在盘中有过"脉冲"形式的表现。
本周三的65点放量长阳,盘面上看有一个细节,沪综指黄白线一改此前曾经出现的"剪刀"效应,分时走势基本趋于一致,始终保持同一的涨跌步伐,这表明市场中绝大部分个股都表现出了对应的"超跌反弹"需求,而不是我们记忆中曾经有的那种"你搭台我拆台"的景象。市场普涨格局的显著,一方面说明个股普遍存在的超跌反弹需求,另一方面则说明前期的那些"脉冲"或许产生了积累效应,当某个品种或某类品种再度打响了反弹"第一枪"后,更多的资金才能够也才会响应。
细节二:估值修复是否"只说不练"
如果昨日65点长阳初步被定义为得不到基本面、经济面支持的超跌反弹的话,那么来自估值方面的修复动力或许就成为A股独立上涨的最大驱动力。
据统计,按照TTM法剔除负值计算,当前全部A股14.74倍的市盈率,早已跌破了2005年历史底部998点14.88倍的水平,相较2010年2319点底部16.34倍的估值水平,跌幅也接近10%。值得注意的是,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最新市盈率已跌至11.75倍,其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跌破1664点及998点分别为12.25及12.39倍的估值水平,可以说,当前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水平达到了历史最底部。
从这个角度而言,"低估值"确实导致市场在此方面的修复需求逐渐强烈,虽然整体的弱环境现实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压抑着这种需求,"估值修复"一直处于"只说不练"的尴尬境地,但一旦找到了契机,修复需求的适度释放便会随之产生,昨日沪深两市的各大指数中,沪深300指数以3.02%的涨幅领涨似乎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细节三:量能释放是否能维持
本周三两市成交骤然放大至1500多亿元,沪指单日成交为881.9亿元,虽然绝对量不高,但相较前一交易日479亿元的地量水平,量能增加幅度高达70%。事实上,大盘"地量复地量"已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沪综指在8月25日大涨74点之后,就一直徘徊于地量水平,9月份以来沪市单日量能更是一直在600亿元左右波动。本周以来,不断刷新的地量水平,更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惜售情绪已极为浓厚,短期股指的杀跌动能已不足。
不过骤然放大的量能水平也在考验着市场,回顾今年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初始阶段都伴随着量能的迅速放大,而反弹能够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放大后的量能在反弹中间阶段能够维持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6月中下旬的反弹如此,2、3月间的反弹也如此,去年的"十月革命"更是如此。
所以昨日大涨伴随量能的骤然放大并不奇怪,而能否继续维持较高的量能水平应是此次反弹会否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有分析指出,以两市昨日1600亿的量能来看,保持个股活跃度或者说出现一定的结构性行情的量能水平或许就应该在1500-2000亿之间,而假如要像昨日那样再出现普涨行情,则恐怕需要2500亿以上的水平。
细节四:外围因素会否仍有"黑天鹅"
65点长阳恰逢9月下旬,再加上当前又正值美联储可能推出QE3的关键时刻,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去年9月底开始的"十月革命"。
同去年9月底一样,虽然本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也是QE3推出与否的时间窗口,但无论是从推出的概率及可能推出的规模来看,QE3与QE2的意义都不可同日而语。且不说是否推出,退一步讲,即便美联储决定在此次的议息会议上推出QE3,相信也只会以变相的方式推出,不会采取此前的直接方式。暂且不论变相QE3的规模,在美联储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之后,全球市场对QE3的"免疫性"已大大提升。毕竟经济的恢复除了靠打"强心剂"外,还存在一个自生性的复原过程,预计当前量化宽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能要远小于其给全球经济及政策层面所带来的杀伤力。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指出,资本市场的波动会跟随基本面的趋势,但也未必是随时随刻"如影随形",就像市场对QE3有"免疫力"一样,市场对诸如调降经济预期、希腊违约等难道就不会有一定的"抵抗力"吗?
细节五:内生压力是否"容不下"反弹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市场期盼已久的通胀回落趋势还未正式确立,在新涨价因素的刺激下,未来不排除通胀还会反复,四季度通胀总体或仍徘徊于5%以上的高位;经济方面,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处于稳步运行的阶段,但下行趋势已较为明确,而海外形势的风云变幻,令四季度国内出口面临着很大的下行风险,从这个角度而言,四季度经济下行风险还有待释放,因而宏观基本面尚不存在支撑市场反转的理由。
从政策面来看,虽然央行加息及"提准"的步伐暂时停止,但当前最多可以算是一个较长的政策观察期,政策底还隐而未现,这也不能成为市场反转的动力。
资金面方面,尽管扩大存准基数的负面效应已初步释放完毕,但在中国水电等"大家伙"发行上市的影响下,四季度资金面不容乐观,在此情形下,增量资金还很难大举进场,因而反转也很难获得资金面的支持。
但上述因素投资者并不陌生,也确实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反转,但反弹呢?
细节六:时点不同资金认可度是否提高
昨日65点长阳及8月25日74点长阳对比,在技术层面上有两点主要不同,一是所处绝对位置不同。今年8月25日沪指处于2550点附近,正意欲向上突破2600点大关;而如今大盘已创出2426点的年内新低,将将收复2500点,尽管两个时间点股指相差不到百点,但市场杀跌动能却不尽相同。
二是两次长阳的出现环境不同。74点长阳之前指数曾出现过两次较大幅度的单日拉升,尽管都是低开高走,但这两根实体长阳线已经激活了当时的市场并形成一定的获利筹码,所以74点长阳不是"第一枪"。而此次65点长阳则是在持续缩量阴跌的背景下启动的,可以说毫无征兆。
大盘自今年7月中旬的2800点关口一路下跌,并于8月9日最低下探至2437点;随后多方于8月11日及15日组织了两次单日30多点的"自救"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74点长阳之前,多方的做多动能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因而25日的74点长阳只能无奈成为"一日游"。而在2426点的年内新低之际,股指一直延续着缩量阴跌的态势。将近两个月的缩量下跌,早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股指的杀跌动能;本周500亿元以下"新地量"的出现,更表明市场的做空动力已严重不足。在股指跌无可跌的情况下,大盘出现65点的放量弹升,或许更是一种自发的修复行为,而ETF连续三周的逆市净申购应该也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