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市公司章源钨业,拦腰截断章江水系的三条河流,开凿山体改变河流走向,利用河道筑坝排放尾砂废水,对当地防汛抗洪、农田灌溉和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引发部分群众质疑和不满。那么,三条河道咋成了上市公司排污重地?谁在为企业排污“让道”?
企业截断三条河流筑坝排放尾砂废水
作为赣南钨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章源钨业是崇义县“头号纳税大户”,纳税额接近全县财政收入四分之一。
章源钨业公司旗下有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石雷钨矿和天井窝钨矿等四家矿山。记者调查发现,前三家矿山都存在截取河道排放尾砂废水的现象。
记者在崇义县淘锡坑钨矿区看到,穿过矿区的密溪河被拦腰截断,在原有300多米的天然河道上,章源钨业建起了两座尾砂坝库,库内废渣堆积,乳白色的废水浑浊不堪,坝面不时有废水溢出。
在崇义县新安子钨锡矿区,人颈河也被截断。在流经矿区的河道上,章源钨业建起的坝库中尾砂堆积,废水呈深绿色。经沉淀后,废水与人工渠道上引流的河水汇合,最终流入章江水系。
在位于大余县的石雷钨矿区,左拔河同样被拦腰截断。流经矿区的河道成了尾砂库,库内积满了废水,岸边被尾砂废水淹过的树木已枯死。记者沿尾砂库往上走,一座选矿场临河而建,工人正分选矿石,原有左拔河河道上废渣堆积如山,堵塞严重。
人为制造“堰塞湖”群众用水被污染
记者发现,被人为截断的人颈河水,被迫通过新修的狭窄人工渠排放。被截断的密溪河水,则被引入新凿的隧洞,其过水能力防洪标准仅按2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崇义县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王祥雯承认,遇到更大的洪水,这里的防汛抗洪会受到影响。
江西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龚三堂说,如果遭遇特大洪水,人工渠和隧洞过水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防洪安全,特别是隧洞更容易堵塞。
“截河而建的尾砂坝库就像一个人为的堰塞湖。”龚三堂说,一旦发生洪灾,坝库内的尾砂废水往下排,可能形成泥石流,污染下游水质,破坏生态环境。
记者注意到,50多米高的石雷钨矿尾砂坝高悬山腰,坝下不远就是住着1900多人的左拔村。村民反映,这个尾砂坝曾出现裂缝和渗水。章源钨业副总经理赖昌洪承认确有其事,但表示已采取措施处理。
尽管如此,左拔村群众仍忧心忡忡。“人住在山脚下,尾砂库建在山腰上,每逢下大雨睡觉都不踏实,最担心的就是垮坝。”
企业截河筑坝排污,还严重影响群众生计。义安村农民黄名财说,被截断的人颈河,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原来河道里有鱼,现在啥也看不到。经群众屡次反映,近年来章源钨业才为村民安装自来水。
今年5月10日,大余县环境监测站抽取石雷钨矿排放的废水检测结果显示,悬浮物达到108m g/L,而国家规定标准为70m g/L,严重超标。对此,有关方面解释超标原因是“汛期降雨量突增”。
王福华等农民反映,左拔村上千亩农田灌溉用水就是尾砂库排放的,水稻比邻村的矮一截,粮食也减产了。
“河流被截排污后,我养的鱼不时死亡,感觉是水出了问题。”承包鱼塘的左拔村农民曹书久说。
未经环评随意审批地方政府违规“让道”
当地部分干部群众反映,章源钨业之所以能够截河排污,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许可支持密切相关。
江西省水利厅有关人士说,利用河道建造坝库,排放的尾砂废水会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按照法律规定,有关部门应事先开展环评,经过科学论证后,水利部门才能审批。
对此,崇义县环保局局长杜书福说,淘锡坑钨矿尾砂坝库上马,审批是符合规定的,章源钨业当时有环评报告。
但记者向赖昌洪求证时,竟得到不同的回答。他说,这座尾砂坝库2004年上马,当时环保要求没那么严格,就没有做环评,但企业将方案向环保部门打了报告,得到批复同意上马。“后来环保越来越严,2008年后我们补做了环评。”
对于为何审批企业改变密溪河流向、截取河道筑坝排尾,崇义县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胡绍林解释说,在淘锡坑钨矿区,只有河道做坝库比较宽阔,周边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因为章源钨业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废水处理方案,资料齐全,我们没有办法不批复。
对此,龚三堂表示,没有环评,政府部门就依据企业提交的废水处理方案,批复同意企业开凿山体、截河排污,这是典型的为企业利益、税收增长无视环保的行政乱作为。
江西省水利厅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根据国家河道管理条例,企业截河筑坝,改变流向,是不允许的,地方政府不能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