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持续回购并注销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今年A股掀起了史上第三次回购潮,上市公司已回购金额与预案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滥竽充数者,有的公司预案抛出后数月一分钱未掏,有的公司实际回购金额远低于预计回购规模,还有的公司负债累累,回购方案一开始就注定无法实施。
“不能持续回购股份并且注销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希望监管部门能管管假回购真炒作,也希望弱市中上市公司能珍惜中小投资者,制定回购方案时多点诚意少点套路。”沪上一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说。
完成回购计划公司不到三成
在A股持续震荡下行背景下,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纷纷出手,掀起史上第三次回购潮。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1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756家上市公司或完成了回购计划,或在实施回购,或处于正在筹划回购股票的进程中,发起回购的公司数量及回购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A股市场的第一次回购热潮,出现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第二轮股票回购潮,出现在2015年杠杆股灾之后。
数据显示,756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已有54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行为,占比为72%,累计回购金额达287亿元。但仅有226家公司完成了回购计划,占比不到三成。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有6家上市公司计划回购股份均过亿,但在发布回购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后,至今并无任何后续动作,分别是陕西煤业(计划回购5亿股)、领益智造(计划回购1.74亿股)、庞大集团(计划回购1.36亿股)、华铁股份(计划回购1.25亿股)、藏格控股(计划回购1.03亿股)、华业资本(计划回购1亿股)。计划回购规模不过亿,但没有动作的上市公司更不在少数。
“实际回购金额远低于预计回购规模甚至一毛未拔的假回购,只会让股东心寒,希望监管部门能管管。”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10月12日晚间,深交所表示,2017年以来,深市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公司实际回购股份数量或资金总额与计划上限差异较大。就此,深交所以本次中报监管为契机,问询上市公司在回购中所面临的困难、实施进度不达预期的原因等,并将其中涉及恶意炒作的公司纳入信息披露审查重点名单。
此外,记者获悉,证监会近期提出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修改建议已结束征求意见,正在积极推动与该制度相关的后续立法程序。
不仅要回购更要注销股份
除了光说不做外,《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还有些公司根本不具备回购条件却发布巨额回购预案。
以华业资本为例,今年6月公司称,基于对公司全面转型医疗及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认为目前公司估值显著低估,拟以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发布至今,回购毫无动作。不仅如此,9月25日晚间,公司对外披露称8.88亿元应收账款债权无法收回;三天后公司公告,现有应收账款存量规模为101.89亿元,全部为从转让方恒韵医药受让取得,恒韵医药或涉嫌伪造印章,存在虚构与医院的应收账款债权交易的可能,上述应收账款将面临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的风险;10月11日公司又公告,由于股价持续下跌,控股股东华业发展质押给国元证券的股票可能依约将被强制卖出,而控股股东质押率为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100%。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类似华业资本的公司还有,这样的回购方案对市场起到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公司股价较9月高点已经跌去了60%,严重伤害了当初相信其回购公告的投资者。”上述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除了回购金额达不到预期外,不少机构认为回购用途也很重要。沪上私募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公司出钱买回股票后,可以注销,也可以用于员工或高管的激励,但效果截然不同,尤其在熊市。
他分析,不少公司不仅回购金额占净利润比重太小,还包括了大量因激励对象离职及业绩不达标等因素而实施的股票回购,这些回购根本不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正面影响。例如,今年已回购金额16.25亿元、占两市亚军的永辉超市,回购类型是股权激励,没有通过二级市场购买。《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永辉超市自今年1月22日首次回购至今,股价已经跌去近四成。
“A股公司回购股票很多用于高管或员工激励,很少有直接注销的。换句话说,回购并没有减少股票数量,只是换了持有人。”上述私募负责人称,用回购的股票对高管或员工实行股权激励,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反而带来了员工的离心离德离人,“熊市中,不能持续回购并且注销股份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上一篇:500亿额度两年半还没用完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挺尴尬
下一篇:A股“重阳”涨停股董事长向熊市宣战 四大变化预示大盘底部渐明?
更多"不能持续回购并注销的公司都是耍流氓"...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健康元(600380)
投资亮点 1、公司核心产品太太牌口服液,具有极高市场知名度,主要原料为制首乌,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