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网市值4天蒸发逾百亿 资金链迷雾待拨(3)
乐视融资超500亿仍诉苦 组织变革打造正向现金流
11月7日,乐视网(300104.SZ)股价延续连日来的下跌颓势,跌4.68%报收每股37.85元,创下一年零两个月来的新低。
这轮股价的下跌目前仍未有明显的释疑迹象,但此前两天的周末,一封贾跃亭言及乐视控股近况的对内全员信,将这家处于聚光灯下的明星企业,卷入舆论争议的热潮。
这封全员信中,贾跃亭将乐视控股的近况描述为“海水与火焰”,并将一直以来困扰公司资金链紧张的源头之一,归为“我们的融资能力不强”。
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与不完全统计,在乐视控股目前已有的三大板块:上市公司、LeEco Global以及乐视超级汽车中,其总融资额已超500亿元。
对此,接近乐视控股的有关人士称,乐视控股融资能力不强,并不是以融资额度来衡量,而是目前乐视控股对资金的需求超出了乐视的融资能力,其中汽车、体育及手机等子业务高速扩张,超出了预期以及公司的投入能力。
而对于未来的安排,上述人士表示在完成生态布局后,乐视控股将打造公司正向的现金流,而这将给“融资难”和资金链紧张的公司带来极大缓解。
频繁融资找钱
当贾跃亭对内发布上文那封全员信,提及乐视控股“融资能力不强”时,外界给出的普遍反应是“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实际上,客观数据所反映的事实亦是如此。根据乐视控股对自身业务的分类,三大板块里上市公司乐视网、非上市公司部分LeEco以及乐视超级汽车,各自的融资消息一直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累计总额达500亿元以上。
根据Wind资讯数据的统计,自2010年乐视网首发上市以来,包括首发募资、定增募资以及发债募资等方式的累计融资额度,达到268.9亿元。
其中,除去2010年首发上市时募资获得的7.3亿元外,从2012年开始,每年乐视网都对外进行过募资,有些年份甚至不止一次。从上市至今,乐视网通过定向增发共募得资金60.285亿元,占近年来总募资额的22.42%;乐视网通过发债券融资25.3亿元,占整个融资额比例达9.41%。
不过,与乐视网进行直接融资相比,其间接融资所得的募资显然远超前者。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若以筹资现金流入来计算,乐视网自上市以来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已达176亿元,占全部募资额的65.46%。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款取得的176亿元融资中,大部分来自于贾跃亭及其一致行动人频繁的股权质押以及减持套现。自2011年始,贾跃亭与贾跃芳多次将其持股进行质押,并在2013年和2014年达到峰值。同时,贾跃亭还多次对乐视网进行减持,并曾发布百亿减持计划。减持套现后,贾跃亭多次对外表示将钱无偿借给了上市公司。
而除去乐视网外,构成整个乐视控股生态结构的LeEco与乐视超级汽车业务,也反映出乐视控股的超强融资能力。
从2015年开始,以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超级汽车等为代表的乐视生态产业,巨额融资的消息就一直见诸报端,且多个融资项目排名非上市公司融资额前列。
其中,乐视体育B轮融资80亿元人民币,乐视超级汽车A轮融资10.8亿美元,以及乐视移动首轮融资5.3亿美元分列前三位。
易观终端入口分析师朱大林对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整个乐视控股来看,业内对其评价一直毁誉参半,看好的人与批评者各有不少。
“不过,显然不能说融资能力不强,因为融资金额摆在那,只能说融资进行得困难。”朱大林说。
撒网容易收网难
接近乐视控股的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贾跃亭透露的乐视控股“融资能力不强”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即“乐视对资金的需求超出了乐视的融资能力”。
该人士表示,在目前乐视控股的资本结构中,装有视频、云业务和电视业务的上市公司部分,已经具有良好的现金流。
此前,乐视网三季报显示,其今年前9个月录得营收167.96亿元,同比增长100.54%;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79%。
对于LeEco与乐视超级汽车,上述人士表示,尽管两块在资金上有一定关联性,但前期所有投入均为贾跃亭自掏腰包。
近期贾跃亭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上述两个板块的前期投入,已耗资逾百亿元,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己“一直是不倡导过早融资,也不倡导过度融资”,并希望以此“保护现有的团队利益”,以及希望乐视控股不至于成为“一个平庸的公司”。
但尽管如此,乐视控股一直“缺钱”,即资金链处于紧张状态,这在贾跃亭最新的全员信中,也首次被正面提及和印证。
上述接近乐视控股的人士表示,出现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正是因汽车、体育、手机等子业务在全球的同时高速扩张,带来的冲击远超预期,也超出了现有的投入能力。
“乐视以前的模式,就是广撒网,为了布局生态闭环,哪个业务都有涉及。但撒网容易收网难,现在出现资金紧张,确实是因为发展速度太快了,尤其是造车,这是需要数百亿资金才能支撑起来的产业,这对目前的乐视来说并不简单。”朱大林说。
不过,朱大林认为,即使近况不佳,但乐视控股对现有的业务应不会作出切割,因为这是其一直坚持打造的生态模式。但对于未来乐视控股将走向何方,朱大林表示很难预测。
与此同时,上述接近乐视控股的人士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通过第一阶段“烧钱模式”大规模获取高价值用户后,未来乐视控股将出现一系列变革。
“接下来第二阶段的任务是调整节奏,专注经营,打造公司正向现金流,并继续组织变革。”该人士说。
按照贾跃亭最新的解释,乐视控股的组织变革,将包括将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以及发展自营业务,并将所有销售打通,实现真正的生态型销售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
机构眼中的乐视“危局”解药: 生态圈须做实 资金才会进来
百亿欠款的传言甚嚣尘上,11月6日,乐视掌门人贾跃亭的一份公开信,再度透露了乐视目前的现状:扩张过快、资金压力。一时间,乐视网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在深圳一家私募高管张华(化名)看来,乐视的危机难以避免,只是没有预料到现在就会出现。“定增连续跌破发行价,单单这块就会对乐视形成比较大的资金压力。”张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乐视对部分定增份额做出了保本保息的承诺。
乐视的资金压力或不止于此。在业内人士看来,乐视的此次危机只是前奏,更大的危机仍存在后面。不过,尽管如此,不少机构人士仍然表示看好乐视未来发展。“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配置。”7日,多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
危机比预期来得早
11月7日,乐视网跳空低开跌幅逾5%,随后有所反弹,但力度有限。截至收盘,乐视网收于37.85元/股,跌幅4.68%。
二级市场的股价足以给乐视网带来危机。今年7月份,乐视网刚刚以45.01元/股的价格定增1.07亿股,募集资金48亿元。在2014年,乐视网也以41.10元/股的价格定增729.93万股,募集资金3亿元。如今连续跌破定增价,乐视网面临的不仅仅是定增机构的压力还有资金上的压力。
“乐视所有的定增,贾跃亭自己都有比较深入的参与。而且,乐视的很多定增是有保本保息的承诺,现在股价大跌,定增给乐视带来的资金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张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张华看来,这个危机的出现比预期要提前。“乐视定增的部分份额提供的都是保本保息的承诺,定增是比较大的资金压力端口。我们推算定增明年到期会有市值诉求,那个时候两端的压力才会全部体现。这次出来的只是序曲,后期发展的铺垫而已。”张华表示。
一位与乐视有过资金对接业务的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乐视整体感觉资金链吃紧。“外部融资收缩,外界舆论不利。内部造血靠贾跃亭也不能一直坚持,目前这样下去的话比较危险。”11月7日,该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张华预计,乐视网的合理价值空间在35-36元/股之间,因此乐视还具有下跌空间。在张华看来,乐视明年的危机会更大。“在明年压力仍然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会更加谨慎。”其表示。
股价接下来会如何走?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说:“股价总是会上去的。”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股价出现大幅抛压,不排除公司会采取其他方式以提高股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公司此前亦有先例。
“乐视网是最核心的上市资产,因此股价一定要保证,不可能一直低下去。”深圳一位私募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机构谨慎但仍看好乐视
11月7日,记者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均认为乐视网遭遇资金危机,不过这些人士依然看好乐视未来发展。
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乐视公司层面的布局虽然因野心勃勃而陷入资金危机,但整体上看,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还是很有实干精神和干劲的,基本面还是很不错的。
“总体上来说,我看好这只股票,认为它值得长期持有。目前没有配置,过阵子可能会有所配置。”康水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多位私募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长期来看依然看好乐视发展。“基于乐视生态圈的模式以及贾跃亭的管理,我个人比较看好,但是当前压力的确较大。我个人觉得贾跃亭做的不错,他们的产品线和乐视生态圈都非常吸引人。现在出事的是手机供应商问题。目前,我们对乐视持观望的态度。”张华向记者表示。
深圳一家私募高管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看好乐视发展思路。“乐视整个发展我是看好的,但是前提是每个业务必须要做实。贾跃亭勾勒的乐视生态圈,整体非常看好,但是如果要实现,必须要做实。这样才会有资金来支持。”该高管表示。
与外界颇多的质疑不同,部分资金对乐视仍然较为支持。一位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不少PE机构对乐视又爱又恨。“贾跃亭构建的生态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非常好的思路。恨的是扩张速度太快,设想太好,但没有做实。”其表示。
“经过这次舆论事件,我相信核心团队做实还是会有投资人支持,如果有机会,机构资金还是会参与进来。”上述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公司陷阱”之下的乐视闭环
有关乐视网及其关联方(下称“乐视”)的争议从未间断过。乐视实控人贾跃亭通过公开信传递的信息是,此次供应商断供传闻只是乐视面临的众多争议中的插曲之一。或者说,贾跃亭认为,乐视存在诸如过度依赖烧钱模式的战略失误,但并不存在足以摧毁乐视的生态性问题。
乐视的生态,便是以乐视网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形成的闭环结构。理想状态下,七大板块协同发展,互为反哺,或将孵化良好的板块注入乐视网,或独立上市,多平台运营。与以往众多的案例相比,乐视所谓的闭环生态与全产业链、多业态等模式除了称谓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差别并不大。
这意味着,乐视若要持续保证至少是表面上的辉煌,将不得不多点开花。相对而言,乐视网是乐视系列较为成熟的业态,此处不予考虑有关方面对乐视网经营模式及财报的质疑,仅从其公开披露的数据观测,乐视网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有一定的保障,这是乐视闭环的先决条件之一。
条件之二则是,乐视闭环其他板块须与乐视网进行必要的隔离,必要性体现在,一旦某业务板块发生不可逆的危局时,不至于伤及乐视网。须知,在乐视闭环中,乐视网不仅仅是业态之一,还是重要的融资工具——乐视网再融资可自我造血,贾跃亭质押股份可输血其他板块。
目前看来,乐视网实际上已被击伤。其内在逻辑表现为,乐视网上市之后的前几年,估值主要来自于不同于优酷土豆的影视剧版权分销模式;而自2013年开始,乐视网的估值在较大程度上来自于乐视生态的注资预期和贾跃亭本人所谓的企业家情怀。特别是贾跃亭2014年年末回国后,乐视网的估值以更大的斜率蹿升,彼时有人戏称,乐视网千亿估值,“贾布斯”独占半席。
乐视网蹿升的估值令乐视生态规模更具张力,而乐视生态的扩围则令乐视网更具想象力,二者从未在结构上进行有效划分,以至于乐视诸多业务板块在闭环内的地位迅速提升,大有复制或超越乐视网的态势。极端时段,乐视发布会鳞次栉比,各类产品竞相推出,同样被戏称,“乐视的主业是制作PPT和开发布会”。
“大公司陷阱”由此产生,乐视并未免俗。这并不是说当一家公司主业趋于成熟而不得再另行扩张,而是说,另行扩张的直接目的是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在规模上求大。回溯过往案例会发现,很多公司在寻求多业态发展时的手段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然而在当时,这些公司并不认为全产业链发展有不妥之处,直至最终资金断裂,新业态停滞,原有主业被拖下水。
现在当然无法准确地判定乐视的结局,只是成功的案例各有千秋,失败的案例往往惊人相似。不妨设想,假如乐视或贾跃亭动用一切资源取得巨额融资,顺利解决坊间流传的有关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则乐视当前面临的危机即时解除,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近日网络有文章将乐视与德隆系作比,推测乐视会否如德隆系一样崩盘,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目前还不明朗。无任何迹象表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方债权人已对乐视作出断贷处理。
大公司陷阱下,企业战略会无限扩张,情怀会逐渐占据上风,在某种程度上,情怀即为资本。所不同的是,成功的案例中,大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情怀,而失败的案例中,情怀无处安放,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础。
贾跃亭在公开信中对供应商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表示“铭刻于心”,笔者倾向于认为这种心迹表露并不一定是作秀,贾跃亭本人可能希望供应商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用情怀获取支持还是用资本获取支持,就是下一步的问题。闭环之下,人人皆一叶障目,包括乐视之外的任何第三方。(证券时报)
贾跃亭发布内部全员邮件 反思LeEco扩张节奏过快
在乐视网否认亏欠供应商巨款的传闻后,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11月6日发布内部全员邮件《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对非上市公司LeEco的扩张节奏过快进行了反思,并主张把成熟的、进入利润增长期的业务放到上市公司里,似乎是对市场疑问做出回应。
过去两年,乐视网体系和非上市公司体系LeEco齐齐呈现“火”不可挡的势头。2016年前三季度,乐视网实现营业收入167.95亿元,同比增长10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30.75%。而LeEco的营收翻倍增长。不过,快速的发展,让LeEco也面临着资金不匹配的现状。
贾跃亭在邮件中表示,乐视生态战略第一阶段,以各个子业务线为主、平台业务为辅,在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相对应的是资金和资源其实非常有限:一方面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的自有资金,直接导致我个人对LeEco的资金支持不足;另一方面融资能力不强,方式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外部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快速放大的资金需求。
在贾跃亭看来,乐视生态战略必须快速进入第二阶段。LeEco旗下各子生态将从烧钱扩张转向做深做透市场;从独立快速奔跑转向组织间真正化反、主动跨界创新、聚焦生态价值创造;从粗放经营转向价值挖掘和提升,快速、极致、高效服务高价值规模用户人群。
贾跃亭指出,乐视节奏和战略实现路径也将随之调整,七大子生态独立奔跑、快速扩张至此告一段落。乐视将通过优化供应链、精简开支、强化成本管控意识和经营意识等措施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之路,彻底挣脱资金枷锁。
贾跃亭表示,乐视网是乐视生态的起点,上市公司业绩将会进入跨越式增长期。报告期内(2016年前三季度)乐视网货币资金、现金流等都处在历史上最好阶段,会员付费和广告收入作为核心盈利业务连年实现大幅增长;超级电视生态很快会进入全面盈利期,其中大屏广告、线上发行、应用分发、大屏游戏、大屏购物等已经进入高速变现期。
贾跃亭一直主张把成熟的、进入利润增长期的业务放到上市公司里,把尚处在早期培育中的业务先放在非上市公司LeEco体系内孵化,待时机成熟且满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优先将其与上市公司进行整合。
目前,乐视网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购买乐视影业100%股权的方案正在推进中。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日乐视网股价大跌7.49%,引发投资者关注,一时传闻四起,盛传乐视网亏欠供应商100多亿。对此,乐视网2016年11月3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称,上述传闻不实,公司旗下各业务线与供应商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运转良好,并不存在拖欠巨额款项的情况。11月4日,乐视网股价续跌2.26%,收盘价跌破40元,报39.71元。
乐视资金链迷雾待拨 多家供货商撇清关系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贾跃亭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被解读为承认乐视超级手机Pro3确实存在因为资金链紧张而导致“供应链压力骤增”。
证券时报记者致电乐视供货商,有企业表示不存在欠款情况。因乐视晋身大股东,7日股价大幅下跌的酷派集团也表示,该公司一直与乐视是两套独立的供应链体系,相互间没有委托代工。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表示,目前手机行业对下游供应商存在“6+3”的潜规则,供货后需要9个月才能承兑汇票资金。他估计乐视因为资金紧张,希望延长货款支付时间,但由于今年春节提前,供货商年关前结算工资等需求,导致追讨资金压力陡增。
供货商纷纷撇清
11月2日乐视网突然暴跌逾7%,引发市场纷纷猜测。
当时有自媒体发文,称乐视拖欠供应商100多亿,因资金链紧张,开始使用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等方式筹集现金流。同时,有人举着“乐视:到期货款不付,造成供应商千人工厂停工,员工闹事”的横幅照片在网络流传,引发市场疑窦丛生。
对此,乐视网11月3日发布声明回应,坚称公司旗下各业务线与供应商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运转良好,并不存在拖欠巨额款项的情况。传闻毫无事实依据,属于不负责任的抹黑造谣。
但11月6日晚,乐视掌门人贾跃亭的一封公开信,承认“乐Pro3供货出现问题”。贾跃亭表示,后台服务却无法提供充分支撑,近几个月以来,供应链压力骤增,再加上一贯伴随LeEco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供应紧张,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和采访发现,目前胜宏科技(300476)、银禧科技(300221)、国恩股份(002768)、酷派集团(02369HK)、台湾和硕科技和富士康,与乐视存在交集。
胜宏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只负责乐视电视屏幕线路板的生产,并未涉及乐视手机产品,也不存在被乐视拖欠货款的情况。“乐视是公司重大客户,但并未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的范围内。”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银禧科技通过参股的兴科电子为乐视手机生产金属外壳。兴科电子与乐视合作的项目包括多款机型,但乐视手机pro3不属于兴科电子与乐视合作项目的机型,兴科电子目前生产有乐2、乐3,同时也在与乐视合作开发其他高端机型。值得注意的是,乐视是兴科电子的最重要客户,2016年1到9月,来自乐视的订单占兴科电子当期营业收入的92%,达11.94亿元。
就乐视是否存在拖欠货款情况,银禧科技10月29日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乐视与仁宝都是兴科电子的客户,乐视和兴科电子、仁宝和兴科电子的往来款都在合理信用范围内,目前乐视、仁宝并没拖欠兴科电子的货款。
另一上市公司国恩股份,负责为乐视的外协厂家供应电视机后壳。截至发稿时止,记者未能联络上该公司核实欠款情况。
资金压力陡增
香港上市的酷派集团,7日受乐视负面消息影响,股价大跌17.56%。
对于外界盛传乐视入主酷派,正是看中其产研供应链、销售、售后能力。酷派集团相关人士回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目前酷派和乐视是两套独立的供应链体系,乐视并未委托酷派为其生产产品,因此不存在拖欠货款的情况。该人士还称,目前台湾代工厂和硕科技和富士康均有为乐视手机代工。
孙燕飙表示,目前手机行业对下游供应商存在潜规则,乐视手机刚打开市场时,为对供应链厂商建立信誉,应该是直接支付现金,但随着供应链建立,逐渐过渡到延期付款的模式。
与小米类似,乐视手机一直走高性价策略,孙燕飙估算排除营销、研发成本,仅仅以手机硬件计算,乐视手机每出售一台都要亏损200元。“乐视手机线上销售需要搭售会员服务,但线下销售时,会员服务部分费用则成为门店补贴,随着乐视手机销量不断攀升,这对乐视的资金压力更大。”
对此,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7日接受采访时强调,“上市公司财务非常健康,货币资金和经营现金流都处在非常好的状态,电视供应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任何欠款;而乐视手机确实存在后台和资金上的压力。另外,股价总是会上去的。”(证券时报)
实地走访乐视线下门店 价格坚挺生意清淡
“一个爱开发布会的企业和一个爱到处忽悠的老板”,是大部分人对乐视的评价。
近年来,乐视发布会越开越大,生态圈越来越眼花缭乱,但连月来硬件方面的资金链受到了多方质疑。
据悉,乐视在今年9月举办的pro3手机发布会上,乐视移动总裁冯幸宣布乐视超级手机总销量累计突破1700万台。早在今年1月,乐视移动就宣称,超级手机2015年总销量超过400万台,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如今大半年过去了,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1700万台,相当于进入2016年以来,乐视超级手机卖出了1300万部。可谓成绩斐然。
最新赛诺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乐视手机以191万销量,4.1%份额保持十强席位,位列第九。这已经是乐视手机连续半年稳居整体十强名单。其中,9月份线上销量80.2万位列第五,环比上月增加24.5万,增幅44%,份额8.7%,远甩三星、华为、OPPO和vivo等老牌巨头。线下销量在6月份首次进入前十后,始终稳居十强。
但事实上,对于乐视宣称的千万手机销量,业内人士表示,千万台手机应是出货量,并非销量。从线上的销售情况来看,天猫官方数据显示,乐视手机与其他国产品牌的安卓手机相比,月销量不足华为、小米的零头。
关于线下销售的情况,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华强北两家国美电器均未见到乐视手机和乐视电视的销售点。记者通过电子地图找到了乐视生态店,与一墙之隔的oppo和华为专卖店相比,乐视生态体验店店略显冷清。仔细观察,乐视生态体验店分为三个部分,很大一部分展示的是乐视电视,中间部分零星展示手机,大部分是千元机,还有一面墙是展示红酒(乐视此前与网酒网合作试水葡萄酒产业)。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者大概了解了乐视线上线下的销售差别。关于产品的价格,线上确实是有很大优势,比如电视,同一型号的电视,线下每台平均要比线上高出500~800元不等,并且随着“双十一”的临近,线上价格会更加低廉。
据知情人士透露,乐视为了吸引线下店铺,采用期权激励,并且允许线下店铺溢价。然而溢价空间并不可观,店员告诉记者,乐视硬件产品的利润很低,官方拿货价不会比官方售价便宜多少,乐视线下体验店的销售不算非常乐观。记者在乐视生态店停留了近两个小时,无人问津。
关于产品的质量,店员告诉记者,手机这一块业务线上比起线下优势明显,因为手机并没有附赠任何增值服务,但是乐视电视线下销售要比线上销售附带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赠送更多的质保售后,以及赠送长时间的乐视会员。另外店员告诉记者,线上销售的乐视电视大部分是存货,特别是每年的“双十一”,是各家终端产品出库存的好时机。
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6年9月各期期末,公司的存货规模分别为11.39亿元和18.48亿元,存货呈大幅增长趋势,2016年9月末公司存货较2015年末增长62%。公司存货主要是终端产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终端销售以及线上商城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销售模式从“预约+现货”逐步变为现货销售为主。
关于盈利情况,乐视生态体验店的店长表示,线下的生态体验店大部分都在亏本,一直在强撑着,但既然进来了,想出去也难。
记者注意到,乐视新出的一款相对高端的pro3手机,在“乐迷社区”和“手机吧”里,遭到了部分消费者的吐槽和抱怨。有消费者表示,手机定了一个月仍然没有发货。对此,乐视官方客服表示解决方案为300抵用卷+一个耳机(抵用券必须在当月月底之前使用),或者直接退货。记者到实体店探访到的情况与线上不尽相同,实体店有少量现货,但是价格远高于官网售价,平均一台手机要比官网报价高出300~400元。记者查阅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品牌官网,pro3这款机型的销量远低于其他品牌的畅销机销量。
“我们主要是做电视和内容的,手机只是乐视生态圈的一小部分,可以通过乐视手机操作乐视电视来获得更好的体验。但是单纯就手机而言,市场上有很多比我们体验更好的安卓手机,我们的手机主打价格优势,同样配置的情况下,我们一定是最便宜的。”店员中肯地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一位熟悉乐视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乐视现在还不算太糟的就是内容了,乐视网、乐视体育买的IP都还算不错,盈利尚可。”(证券时报)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更多"乐视网市值4天蒸发逾百亿 资金链迷雾待拨(3)"...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国农科技(000004)
投资亮点 1. 公司持有北京国农置业99%的股权,该公司主要致力于房地产开发,销售,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