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并购潮涌 哪些公司现机构“魅影”
今年1月至10月,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达1.57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在上市公司“并购潮”中,跨界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上市公司借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中,机构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不论是公私募机构提前埋伏重组还是机构用资本遴选项目、引导上市公司“借驴上坡”,机构在创新转型大潮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最新报道】
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愈演愈烈
秀强股份跨界教育产业、新日恒力涉足大健康领域、龙力生物)收购两家互联网公司、宝通科技“染指”游戏产业等。上市公司选择跨界并购,多期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创新转型。
并购重组背后机构“魅影”隐现 公私募提前埋伏
市场几经波澜,但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保持着活跃的态势。监管部门人士透露,今年1月至10月,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已达1.57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秀强股份、苏宁环球、新日恒力、龙力生物等跨界并购案例近期出现,海岛建设、大连国际等公司推行资产重组。在资本市场创新转型的大趋势下,上市公司借并购重组实现创新升级并不少见。一方面,一些主业不振、前景堪忧的公司借此自救;另一方面,部分领市场风气之先的公司,则提前布局转型。
【相关报道】
今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或将超2万亿元
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日趋活跃,规模快速扩张。中国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欧阳泽华27日说,今年1月至10月,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已达1.57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
两大煤炭集团谋求合作 煤炭行业重组去产能大势所趋
近日,山西阳煤集团和潞安集团的董事长见面谋求合作一事引起市场的注意。在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任何合作都显得格外敏感。尽管双方并未透露合作的方式,但还是引发了两大煤炭集团是否合并的猜想。
证监会:推动兼并重组市场化改革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欧阳泽华日前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2015)上表示,上市公司并购契合了企业内在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望形成新一波的企业并购浪潮。
近40家公司重组夭折 年末僵尸公司打响“保壳战”
临近年末,并购重组加速,而市场却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场热潮。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数据,两市目前共有108宗并购重组申请排队,监管层审核提速。而11月以来,截至11月25日,已经有近40家公司重组“夭折”,股灾期间的停牌护盘潮成为主因。
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愈演愈烈
今年1月至10月,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达1.57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在上市公司“并购潮”中,跨界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秀强股份跨界教育产业、新日恒力涉足大健康领域、龙力生物)收购两家互联网公司、宝通科技“染指”游戏产业等。上市公司选择跨界并购,多期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创新转型。
跨界并购蔚然成风
11月16日,秀强股份公告,拟收购一家教育公司100%股权,估值约为2亿元,全部以现金形式支付。作为中国最大的加工玻璃制造商之一,秀强股份一直在寻求跨界教育产业。在此前的11月6日,公司公告,为加快布局教育产业,加速企业转型,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秀强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今年9月,公司公告与相关各方共同投资设立教育产业基金。玻璃制造商玩起教育产业一样攻势凌厉。
主营金属制品的新日恒力在10月28日公告,拟以15.66亿元收购博雅干细胞80%股权,藉此进入生物医药领域;主打“玉米全株产业链”的龙力生物则公告拟并购两家公司,分别主打数字营销服务和数字内容发行;专注高强力橡胶输送带研发、生产、销售的宝通科技近日也公告收购游戏发行和运营企业的股权。
上市公司跨界涉足的大多是一些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行业。例如,影视文化产业向来是各路资本争夺的对象。现代服务业中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电子商务等以及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是上市公司跨界并购、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根据统计,在10月并购案例中,多元金融服务、电气设备、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等是并购动作的“高发区”。
上市公司跨界并购,一般都能获得市场追捧。进入四季度以来,秀强股份股价获得94.17%的涨幅,而新日恒力则在公告跨界并购后连续数个涨停板,11月19日至今大涨135.90%。招商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寻求新的增长点,甚至只是获得投资收益也好,或希望借助跨界并购探索战略转型方向,在二级市场看来,这部分资产的估值不同于上市公司原有产业的估值标准,其股票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转型寻求新的生机
按一般规律,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从欧美等国的经济发展看,企业在做大之后并购的意愿也在增强,一些知名企业就是依靠并购一步步壮大。而在面临转型压力的时候,大企业大多选择跨界并购,寻求新的生机。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转型升级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梳理部分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情况,部分公司确实是存在着较为迫切的跨界转型需求,但也不排除部分公司借并购追逐市场热点。上述招商证券人士认为,部分上市公司跨界并购与原有业务的“颓势”有关,“梳理发现,部分跨界并购的公司遇到发展瓶颈,原有产业不振,这些公司有心寻求新的增长点。”
上市公司热心于跨界并购,与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也密切相关。“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在资本市场将有深刻的体现,首先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创新,涵盖业务转型等方面;市场对于创新型资产的估值也将高企,毕竟这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有券商策略人士认为,近期出现的部分公司跨界并购是为了“打提前量”,这些公司生存压力并不紧迫,“但转型是趋势,提前布局有大益而无大害”。
跨界并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也有风险。此前,曾有上市公司曝出过高溢价收购新兴资产、并购资产业绩不达预期,甚至大大低于预期却没有能力履行业绩补偿等的情况。有实施跨界并购动作的上市公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面对这样的情况,上市公司只能尽量控制风险,“进入相对熟悉的领域,请专业机构把关并设置好相关责任约束。”也有公司人士建议,通过公司股东或者其他相关方前期培育创新公司和业务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置入创新资产的风险。(中国证券报)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上一篇:阿里入局五矿 钢铁电商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