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如何影响A股市场
近期,受俄乌局势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烈波动,部分品种的波动幅度已创下或接近历史纪录。如布伦特原油价格日前触及139美元/桶,创近14年新高;LME镍价更是上演日内翻倍,一度突破10万美元/吨的历史极值。黄金、煤炭及不少农产品价格均波动加剧。
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渐渐影响到股票市场。在宏观层面,大宗商品上涨推高全球通胀预期,进而影响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微观的企业盈利层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虽能向下传导,但传导不畅将影响中下游企业盈利。此外,严峻的供应链问题也会影响企业盈利前景。
但是,对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股市走向,分析人士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聚焦于比较优势。如我国通胀压力远低于部分海外主要经济体,且拥有全球最大、相对较全的产业链,因此在全球资产波动过程中,经济及企业基本面的确定性更强。
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虽然俄乌两国的GDP体量在全球占比相对较小,但两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本次冲突将对全球大宗商品供给造成显著冲击。具体看,俄罗斯原油产量约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13%,俄罗斯同时也是铝、镍、钯等金属供应大国;乌克兰的影响领域则以农产品为主,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10%左右。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加剧-海外货币政策收紧-海外流动性收敛”是宏观面的主要线索之一。近期,随着俄乌冲突升级,原油价格上升速度高于预期,粮食价格上行速度也较快。叠加疫情风险尚未消除,多重因素共同加剧了全球通胀的不确定性。
在郭磊看来,原油等大宗品价格与权益资产一方面存在正相关逻辑,即经济的继续修复同时映射在油价和权益市场上;另一方面,也存在负相关逻辑,即油价更多表征通胀压力的上升,导致权益市场担心的流动性预期收敛出现。从现实情况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属于典型的“负相关时段”,表现为“通胀特征抬高了成长类资产的投资成本”。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他认为,两次石油危机均加剧了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美联储相应采取了收缩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水平等紧缩政策,一定程度上使得权益市场资金阶段性寻求避险。
产业链盈利受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存在传导机制,但有时传导不畅会导致上下游企业盈利显著分化。
中金公司海外策略团队表示,俄乌冲突导致部分商品的供应受到冲击,原材料短缺可能对部分产业链产生影响,如汽车尾气催化剂所需的钯(俄罗斯钯金全球出口贸易量占全球的26%),以及半导体产业所需要的氖气(乌克兰是芯片制造激光器中氖气的主要生产国)等。
供应链问题同样无法忽视。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已知且确定的是,俄乌港口封锁或运输不畅等导致的供应链扰动已经形成,而恰巧原本就因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因素持续扰动市场的供应冲击还未完全消退,短期供应链矛盾持续加大,也自然加剧了市场对未来全球范围内价格压力的担忧。
是否投资上游周期股就能规避供应链扰动?答案可能也并不尽如人意。
方正证券策略首席燕翔日前发布报告,回顾过去数十年全球周期股的行情表现可发现,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中的美股,还是近10多年来的A股煤炭板块,在能源价格见顶后,即便后续能源价格呈“厂”字形走势,对应能源股股价也都很难再有超额收益。
A股有望展现“相对韧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无论是通胀压力还是产业链的风险抵御能力,我国与其他经济体相比都具备一定优势。在通胀整体可控、“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我国权益市场可能展现相对更强的韧性。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表示,商品价格短期大涨及价格居于高位的潜在持续性,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海外主要经济体下半年经济滑坡风险有所上升。但中国市场通胀整体可控、“稳增长”政策储备空间相对充足,伴随后续“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经济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
王汉锋强调,虽然短期地缘冲突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风险仍有可能继续发酵,加剧市场对全球经济滞胀的担心。但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全球最大、相对较全的产业链,只要中国继续谋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趋势不变,在全球供应风险中,中国就有可能展现相对韧性。
李立峰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GDP增长目标在5.5%左右,预计后续新老基建、消费等领域的政策将密集出台,有助于构筑A股底部区间。中长期对A股市场不悲观,短期内“稳增长”主线仍是配置的主思路。
更多"大宗商品涨价如何影响A股市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