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裁员3.47万?背后的真相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人工智能时代,造成失业的原因就像《三体》里的那句名言一样:“毁灭你,与你何干?”技术进步带来的“降维攻击”,让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的人们被瞬间“折叠”。
最近,上市银行都发了自己的半年报,从数据来看,除了一如既往地保持成为宇宙赚钱第一天团的身份,银行员工数量的减少,又一次成为媒体们的热议话题。
有媒体就说:银行正在大力裁员,2018年半年裁了3.47万!2015年至今,仅工农中建四大行就已经裁员7万!
类似的标题无疑让吃瓜群众们惊慌不已: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赚钱能力傲视全球,如今连他们都开始裁员了,经济真的这么差了?四大行动不动就裁员万人起,银行这个人人羡慕的金饭碗也保不住了?
其实,事情并没有媒体们说得那么夸张,但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菜导为你一一道来……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几乎中国所有的银行,对外都不会承认“裁员”这种提法。
而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银行也确实不会主动裁员——有轮岗、调岗、降薪、绩效考核这么多方式来淘洗不合格员工,确实没有必要用“裁员”这么严肃的名词。
那么,银行的员工为啥一年比一年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上一次去银行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答案或许是:1个月?2个月?半年?
像菜导我自己,已经差不多快1年没去过银行了。
第一,几乎所有银行业务和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和网银完成;第二,在移动支付时代,身上可以根本不带现金,去银行取钱的频率也大大降低。
既然客户去银行的频率已经大不如前了,那么银行势必要对网点的员工总数进行控制,最终的结果也已经非常明确了:银行减员的岗位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柜员。
现在你去一线城市的工行网点,会发现进门就是两个手拿iPad,带着耳麦的综合服务专员,绝大多数业务都会让你去几台纯触控的机器上搞定,以前一字排开坐在玻璃后面笑脸迎客的现金柜台,在很多地方只剩下一个窗口。
坐在柜台后面的人少了,站在大厅里的人多了。多出来的这些人,多数就是由以前的柜员转岗而来的。
另外,你还可以发现,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团队有了明显的扩张,这也是因为从柜台解放出来的人力,需要安排到其他岗位,而非直接辞退。
用削减柜员最积极的农行的官方表述来说,这叫“柜面劳动力组合优化”、“金融科技解放人”。
做不了柜员,就去试试大堂;做不了大堂,就去试试理财经理;做不了理财经理,就去试试个贷经理……
总之,只要你愿意,组织不会轻易放弃你。
相比海外银行一纸裁员令然后就让员工卷铺盖走人的做法,国内银行确实还是温柔了太多。
当然,银行员工的不断流失,也不仅仅是因为科技的进步。
首先,各种各样的互金平台的涌现和非银金融机构的兴起,从银行分流了大量人才。
毕竟在银行这种层级森严的亦官亦商的机构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熬出生天”。能有更好的收入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的话,跳槽是个非常理性的选择。
其次,银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线员工普遍压力大、薪资低、考核严苛。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共有457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之外,股份制银行有12家,城商行有134家,农商行有1311家,还有17家这两年成立的民营银行……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马云来踢银行屁股,银行业自己的内部竞争,就已经挺激烈的了。
如果你是在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或许基础的薪资和绩效还不至于让你觉得“付出没有回报”。
但在某些大行,一线员工的薪资基本都是“被平均”的对象,业绩压力还一年胜过一年,干不动了就走,也很正常。
再加上这几年,很多银行都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企业组织架构的改造,几乎每一次改造,都伴随着管理机制的扁平化、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风控等核心业务的后台集中化。
简单来说,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计,到2027年,银行业将削减104万工作岗位,降幅22%(以2017年的就业人口为基数)。
但在某些岗位上,银行却又异常的“饥渴”。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发现,银行已经加入到了抢人大战中来。
2017年,招行行长田惠宇提出,招总行未来科技背景出身的人要达到30%-40%,甚至50%。
中行董事长陈四清也说,未来3~5年,中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要达10%。
交行在2017年一年就增加了2434名信息技术类员工,比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2017年技术类员工的总数(2100人)还要多。
比较不慌的是建行,2017年,建行的科技人才总数高达28950人,堪比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总数了。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作业型岗位和劳动力密集型岗位的被淘汰,不只发生在银行。
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类似的改革:
国外的金融企业不仅在削减一线员工的数量,而且把裁员的大刀砍向了像交易员这样需要相当专业门槛和经验年限的岗位。
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做得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好,还更便宜。
快递公司开始用上24小时不停歇还几乎零差错的分拣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并开始测试无人驾驶送件车。
超市便利店开始尝试无人售货或自助买单,收银员不再是不可或缺。
富士康说要在10年内拿掉80%的工人,用机器人代替。
新闻媒体开始用写稿机器人来代替普通的记者和编辑,一天可以写完一个编辑团队半年的工作量。
淘宝开始用人工智能替代普通美工,一秒钟就能做出8000张海报。
医院开始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准确率已接近80%。
律师事务所开始用人工智能审核法律文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就连保险公司和地产公司的骚扰电话,都开始由人工智能呼出,不仅应答自如,普通话还比一般人标准得多……
于是,类似“失业潮”这样的字眼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以往,如果失业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企业经营不佳,大家都还能对未来充满信心,毕竟总觉得自己仍有一技之长,可以发光发热。
而现在,造成失业的原因就像《三体》里的那句名言一样:“毁灭你,与你何干?”
技术进步带来的“降维攻击”,让无数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的人们在一瞬间被“折叠”。
不管你理不理解,时代的脚步总是飞快,不给顽固守旧人丝毫喘息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车辙,是被淘汰者的眼泪,也是新的技术革命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回到菜导一开始说的银行“裁员”话题。
伴随着银行的人员流失成为常态,也有人开始醒悟过来,并喊道:
银行的同志们!不要辞职!不要辞职!不要辞职!
在体制内工作,再累再苦再委屈,至少仍有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离开体制大树的蒙荫,又有几个人能确保自己能过得更好?
离开了“金饭碗”,就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以前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本领,也不再那么管用。
实际上,这种伴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导致的“失业”恐惧症,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
蒸汽机出现后,纺纱工人砸过机器。
内燃机出现后,马车车夫堵过马路。
自动化出现后,发达国家的工人和农民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步下滑,一度也天天在街上抗议说:“还我工作”。
没错,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旧产业的人大量失业,这种事一直在发生,从没中断过。
如果真按各路专家的预测来走,似乎再过几十年,会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找不到工作。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又永远不会发生,因为新技术在消灭旧工作的同时,也带来新岗位。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有两大类职业难以被科技进步所取代。
第一种是“抽象”职业,即那些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直觉、创造力、说服力的工作,例如工程师、教授、管理人员等。
另一种是需要“动手”的职业,即那些需要环境适应能力、视觉和语言辨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例如厨师、护士、保姆等。
简单来说,高端职业和低端职业更加不容易被科技进步所取代,而最受冲击的恰恰是“中等技能”职业,比如销售人员、公司和行政文员、制造业工人、技工。
要想不被技术取代,就得先看到社会的趋势,然后主动求变,不要让现状束缚住你的想象力。
主动熟悉并积极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的人,能占得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更的红利,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而悲观抵触的人,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碾过。
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四大行上半年减员3.2万人 中信等4银行人均薪资下滑
更多"银行裁员3.47万?背后的真相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三友化工(600409
投资亮点 1、公司为国内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国内竹代尔纤维唯一生产企业,产品涵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