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猜想:混业监管助推混业经营 大金融时代来了
导言
对于保险业的人士,银保监会成立无疑是一重磅,牵动着大家的神经,那么银保监会成立对于险企来说,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混业经营的发展推动了银保监管合并,而银保监管合并将为混业经营解除监管条块分割的枷锁,创造广阔的空间。在未来的五年,险企与银行之间的控股,合作,协同将达到前所未用的紧密,属于险企的大金融时代到来了!
当险企受困渠道不足时,银行有近20万网点,保险业资产不足,而银行业却数倍于保险业,保险业客户有限,银行却有全国人民客户,而险企的产品和高价值客户等优势也是银行所青睐的。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时代,以资本或合作为纽带,保险企业将获得银行所赋予的能量,获得重大发展机遇,银保走向深度融合,将创造出美妙的化学反应,甚至改写竞争规则。
当然,从政策和监管层面,银保监管的合并首先是为了应对和化解金融风险,正如国务委员王勇所说,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是混业监管从另一意义上说,将为混业金融创新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丰富的土壤。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徐忠局长曾撰文写道。“长期以来,我国分业监管体制造成体制内金融压抑,才出现体制外风险失控。分业监管体制封建割据色彩浓厚,为减控辖内风险普遍实施严格的准入管制,体制内金融压抑把社会融资需求逼入地下,而监管部门对这些非监管部门批准的、体制外高风险融资活动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最终导致体制外金融“三乱”猖獗风险失控。”
混业经营之势不可逆转
“综合经营成为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因此带来对分业监管体制的挑战,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各司其职,跨行业金融监管专业人才匮乏,很难实现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混业监管。”
就对国内的混业经营而言,它的影响不亚于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虽然它们具体内容和性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现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实现了金融监管从设立严格准入限制到推行功能监管的改变。它的出台标志着20世纪作为全球金融业主流的分业经营模式已被21世纪发达的混业经营的体制所取代。
从全球看,混业经营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银行与保险协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客户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等一体化,综合化金融需求日益强烈,乃至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范围内,混业经营趋势不断加强,在这种趋势下,监管逐渐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也避免监管割裂与减少监管套利,这也为银行、保险等的混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土壤。21世纪以来,混业经营成为全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我国也是如此,1999年来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分别试水各自边缘业务。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成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21世纪前十年,一大批银保系公司崛起。2015年,中国人保财险收购德意志银行所持华夏银行全部股份。2016年,中国人寿终圆银行梦,收购广发银行,成最大股东。
近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态和电子商务等非金融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站式”满足客户消费、投资、融资、理财等全方位需求的综合性金融业态,超级混业金融应运而生。它本质上是跨界混业金融,是通过融入零售、电子商务等非金融业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系列服务需求的整合协作。随着大型一站式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混业经营趋势进一步增强,目前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腾讯、京东金融,都通过投资、自建等方式,控股或持股一批支付、银行、保险、基金等企业。
混业经营企业的良好业绩和强大竞争力有目共睹,前日晚间,在险企业绩一度低迷的态势下,中国平安发布了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平安集团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2.8%。本次年报还首次引入营运利润指标,剔除短期波动影响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安不断提升的业务中,保险与银行之间的交叉销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混业监管将推动混业经营
但是之前,银行,保险监管分立,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在为监管套利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制度、要求和审批等方面,为银行保险之间的融合带来了很大的壁垒,银行控股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控股银行,乃至银保合作都需要层层的审批,严格的要求。随着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监管的统一,割据的消除,银保间信任度的提升,内部的协调和额沟通成本会迅速降低,这种玻璃墙将逐渐打破,随着监管的融合,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与保险的混业经营主体,或者合作模式涌现。
一旦保险企业参与到大金融盛宴,将为自身产品的销售渠道,自身的资产规模,以及自身的效率带来巨大的提升。银保业务的深度合作和升级转型,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
正如在国寿收购广发时,一位高管说,“将有望使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在规模、客户、业务等方面形成较大协同效应。对于中国人寿来说,收购广发银行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人寿的综合竞争实力,有助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对于广发银行来说,该行将受益于中国人寿在客户资源、网点分布、业务交叉销售、品牌影响力、行业地位、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速业务发展及不良资产化解步伐,盈利能力将逐步得到提升,形成正向循环。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银行和保险本来联系就很紧密,包括资本筹集、营销渠道、资金运用、产品竞争等都有密切联系。”
对于险企而言,应该抓住大金融时代的机会,提前储备银行领域的人才,研究进军银行业或者与银行业深度合作的战略,银保合并将带来银行和保险业更深入的化学反应,创造爆发式的机遇,大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就看您是否有着这个战略意识。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全能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两种模式,分别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全能银行模式19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是最为彻底的混业模式,它是指提供全面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服务的法人实体,服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具体业务包括存贷款、金融衍生工具、外汇及其衍生产品、投资管理、保险、证券承销与经纪等业务。美国银行经营模式实际上经历了从混业至分业再回归至混业经营的演变过程。与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相比,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能力都比较强,但其综合化收益低于全能银行模式,混业经营深化程度也低于全能银行模式。
受金融监管一度分割和目前金融业发展水平,我国一度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作为混业金融核心模式。但是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步统一和密切协同,以及金融发展与监管水平的提升,未来是否可能会有全能银行模式涌现?这将对于险企带来什么影响和机遇?
从世界范围看,未来不同混业经营模式的融合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通信技术和金融创新的支持下,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作为两种混业模式,将不断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集团经历了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纯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组建发展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全能银行型金融控股公司。
大金融时代,风险控制更是硬道理
在今天,面对强大的银行跨界竞争,面对着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降维打击,唯有抓住大势,抓住时代机遇,开展混业金融,活着参与到混业金融中去,否则就是自己封闭自己。事实上,目前很多险企的生态战略中,都没有将银行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当然这和险企现实条件与市场环境有关,但是在大金融时代,银行将逐步成为险企生态战略的核心要素。
但是我们也要牢记,在这个过程之中,更要狠抓风险控制,因为在混业经营时代,保险集团的业务将逐步多元化、多样化,相对纯粹分业经营的模式,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风险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一方面,风险隐蔽性强,复杂程度高,主要由内部关联交易和复杂股权关系引发。另一方面,风险传递性强、叠加效应显著、危害性大,集团内部由某个企业因为关联交易、长期关系、破产救助等带来的危机会迅速传导、扩散,并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引发巨大危机。当然,只有很抓风险控制才能适应严监管时代,并确立企业的永续竞争力,这也是监管的初衷。
更多"银保监猜想:混业监管助推混业经营 大金融时代来了"...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雷曼股份(300162)
投资亮点 1、2016年8月19日,公司披露了现金收购华视新文化股权的公告,公司拟以38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