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核后同业理财卷土重来?银行业务回归零售端
同业理财卷土重来?
窗口期银行业务回归零售端
年中考核时点过后,银行同业理财似乎正“卷土重来”。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7月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呈现大幅上涨,特别是中小银行上涨幅度更大。
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杆、严监管下,包括同业理财在内的整个同业业务链出现明显收缩。业内曾经判断,理财市场迎来调整窗口期,重心会回归至零售端理财。如今情况似乎与预判有所偏差。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同业理财开始反弹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7月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合计1555款,环比上涨275%。其中,城商行发行数量最多,其次是股份行和农商行。同时,收益率全线下降。
整个上半年,同业理财发行量和规模都呈下降趋势。业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以及银监会“三三四”检查所致。
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上证报记者提出了不同观点:“根本原因是利率上升,同业套利空间消失,严监管只是起催化作用。”
此番出现反弹,普益标准认为,主要与过了银行年中考核时点有关。
实际上,尚未消解完存量资产的城商行和股份行,还是需要发行同业理财作为成本负债来源。
“发行量就看流动性压力及后续资金价格。如果流动性不吃紧,会转向以零售为主。”某银行资管部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占比指标并未下调,仍与去年持平。有些城商行的相关指标上半年保持在40%左右,预计下半年会略有下降,但是实际占比也有30%。
业务回归零售端
与上半年同业理财规模大幅下滑,如今又出现反弹有所不同,零售端理财市场规模一直保持上升。
上证报记者从几家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处了解到,不少银行在零售理财端发力。从7月发行的产品来看,结构调整非常明显,短期限产品发行数量有所下降,长期限产品有所上升。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7月22日至28日,286家银行发行了1953款产品。其中,1至3个月的短期限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减少61款,而6至12个月中长期限与1年以上长期限的产品发行数量分别环比增加15款和6款。
曾刚表示,理财市场出现很明显的久期缩短,更多是银行针对利率变动进行的资产负债调整。“久期和利率环境有关,实际是个市场策略问题,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久期都会缩短。简而言之,就是息差管理,让银行资产负债在重新定价中收益更大。”
“大家都在调整负债结构。比如加大零售客户占比,提高负债端稳定性,降低流动性压力。”上述银行资管人士告诉记者。
这其实传递出同一个信号,在金融去杠杆、MPA考核及严监管合力之下,银行理财市场到了重要的调整窗口期,应回归零售理财本源,包括重新建立估值定价体系等。
同业理财最开始是表外流动性调节工具,而理财本身发端于零售,且一直占主导地位。过去两年,由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同业理财存在套利空间规模猛增,在整个理财市场中占比达到20%。有银行资管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占比通常在20%至40%之间,有个别小银行占比甚至高达60%。
“就整个银行业而言,同业理财占比会下降,零售理财占比会上升。”曾刚判断。
记者了解到,有城商行去年底就明确调整理财结构,重点拓展零售理财。今年以来,同业业务主动或被动压缩后,银行主攻零售理财更是大趋势。具体做法是,在业务结构上,把不稳定的同业负债替换成比较零散但相对稳定的零售客户。在产品上,除了推出开放式滚续型理财产品,发行净值型产品将是重点方向。加强久期管理,降低期限错配程度也是银行的不二选择。
不过,相较于批量式的同业理财业务,零售端理财业务对中小银行来说,能否在短时间内担当起“补位”角色尚待考量。如果流动性吃紧,即便成本与收益倒挂,这些银行可能还是要依赖发行同业理财来维持负债规模。
曾刚表示,要在调整窗口顺利回归零售理财本源,需要监管层面建立完善的中长期机制。短期内货币政策可以达到效果,但是长效机制要监管来完善,以防止利率再下行时,同业套利模式卷土重来。
上一篇:银行高收益率理财销售拼单位
下一篇:银行短信提醒免费时代或终结
更多"年中考核后同业理财卷土重来?银行业务回归零售端"...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丰元股份(002805)
投资亮点 1 公司采用改良碳水化合物氧化法生产工业草酸,确立了公司在产品质量、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