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谋转型 银行理财2.0时代来临
日前,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17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数位银行资管嘉宾在上半年“强监管”的背景下,以“监管新政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为主题展开圆桌讨论。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罗苓宁、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经理童文涛、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潘东、浙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朱永利。他们就银行理财存在的问题、转型的必要性、转型路径,并对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市场进行展望。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确实存在规模、通道、杠杆等方面的部分问题,监管政策的频繁出台实际上对资管行业来说是长期利好的,银行理财需要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再出发”,开启一个新的2.0版本的银行理财时代,重视品质提升、差异化发展路径。
高速增长下风险堆积
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在创新等环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空转,甚至引发金融风险,这也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今年以来的“强监管”态势由此而来。
童文涛说,银行理财业务受到严厉监管,主要有三方面问题,包括规模高速增长带来的泡沫和乱象、通道业务创新背后的底层资产不清及杠杆操作过多。“监管直接指向银行的就是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非标规模大等问题。”
顾卫平则表示,过去银行理财的增长是顺着周期走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哪怕是在没有监管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已经出现了,譬如刚性兑付的问题、期限错配的问题。
“以期限错配为例,这种错配和杠杆与流动性管理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而今年以来的理财流动性管理压力特别大;再以通道业务为例,多层以后我们的管理是弱化的,风险在哪里、底层资产是什么可能都不清楚,监管部门更是难以把控这种交叉性风险。”顾卫平举例称。
当然,顾卫平也表示,在告别顺周期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不应该把监管新政的推出当作桎梏,或者是外生性的压力,而应寻求内生性增长,主动寻求转变的动力,加快转型回归的步伐。
多方推动银行理财转型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新的监管周期下,银行理财业务需要及时转型。“我们是产品的创设者,是投资的运作者,是风险的管理者,是经营行为的责任者,因此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是责无旁贷的。” 朱永利表示。
朱永利称,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银行理财业务最主要的转型是增强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和差异化的产品创设能力,并形成对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罗苓宁则表示,资管业务、银行理财的转型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包括产品转型、销售转型、投资转型、管理模式转型、盈利模式转型。
“产品端要从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形态,同时增强个性化设计;销售端希望能实现线上线下共同营销,能够线上销售一体化、线下服务个性化;投资端则需要提升组合管理和投研能力,扩张可投资范围和类别。” 罗苓宁表示。
此外,在业务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她表示,为防止资金池的风险传导,需要对现有的银行内部考核体制、治理架构、业务审批、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重新转型业务管理模式,同时转变对理财业务利差盈利模式的依赖。
银行理财2.0时代来临
展望2017年的银行理财业务,潘东总结为“2.0时代”的开启。“我觉得银行理财这个行业一定要从今年开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更加受重视的不是量的野蛮增长,而是内在品质提升。”
“产品模式、客户结构、渠道结构、服务模式都要转型。”潘东表示,“余额宝为什么成功?它紧紧抓住了一点,就是产品端的渠道模式,易用直达客户,抓住这一个点是它成功的关键。”
对于银行理财投资端转型,潘东认为,关键应该提升大类资产配置、投研能力。“传统理财擅长做资管投行的项目、做非标、做产业基金的项目,银行理财要针对自己的短板,巩固固收、培育权益类资产的管理能力。”
潘东表示,银行理财在净值化管理、权益类资产配置、市场风险管理、IT设施上的投入远远不够,另外,理财业务子公司化值得期待,“我们完全有可能在2017年、2018年期待银行理财有新的体制机制、新的治理架构、新的授权管理方式、新的团队激励方式的出现。”
更多"严监管下谋转型 银行理财2.0时代来临"...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航民股份(600987)
投资亮点 1.2016年7月5日晚间公告,截至2016年7月5日,公司控股股东航民集团增持公...[详细]